說起伊勢彥信的收藏,可視為中國陶瓷通史的全覽,甚至,更可說是日本平成年間蒐羅完成的中國陶瓷收藏之傑出代表。
與其他文物相比,中國陶瓷傳入日本的時間相對較早且未曾間斷。平安時代起已有越窯青瓷攜入日本,鎌倉時代為數不少的龍泉青瓷運至,當中部分南宋至元代的龍泉青瓷被視為優秀佳作而備受重視、流傳至今,而建窯黑釉碗等也伴隨禪宗一同來到日本。同時期的景德鎮青白瓷也大量輸入,從一艘自中國寧波出發、目的地為日本,但不幸於朝鮮半島新安地區附近海域沉沒(1323年沉沒,元至治三年)的沉船觀之,船上運載約2萬件青白瓷、龍泉青瓷等,可推測當時輸日陶瓷數量之龐大。另外,沖繩地區尚出土有元青花瓷,可見當時日本對於中國陶瓷的需求之盛。當日本進入室町時代、約莫明永樂時期開始,宋元時期的龍泉青瓷、天目茶碗,與書畫作品等一同輸日,作為「東山御物」而為人熟知的足利將軍家收藏,便包含不少天目茶碗、龍泉窯青瓷花生等被當作茶道具的陶瓷器,這些作品在日本被視為「唐物」,享有極高評價。
日本重要美術品:明15~16世紀〈景德鎮窯法花蓮池水禽紋梅瓶〉。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在明嘉靖到萬曆年間輸日、在日本被稱為金襴手的中國陶瓷也被保存至今。另外,日本可見有大量被稱為古染付、天啟赤繪、祥瑞等明末清初中國景德鎮民窯的陶瓷器。
如上所述,各式各樣的中國陶瓷於各個時代傳入日本,而日本對待中國陶瓷的傳統態度,是將其作為備受珍視的「唐物」,並且隨著所有者的變遷,逐步確立作品的評價。
但是,當時序來到19世紀後半到20世紀初期之間,中國陶瓷的全貌開始展現於世人眼前,世界各地的中國陶瓷收藏者或研究者都開始關注更大層次的面向;特別是到了20世紀,世人廣泛了解的中國陶瓷反而是明清時期的宮廷用瓷、宋代的青瓷與白瓷等。這些原是皇帝收藏品的陶瓷器,在清代末期起外流至歐美及日本等地。另一方面,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漢代至唐代間墓葬出土的陪葬品、宋代磁州窯的出土品等,都讓人見識到中國陶瓷嶄新的一面。
北魏6世紀〈加彩官人俑〉。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舉例來說,唐三彩正是在1905年左右、因河南鐵路工程偶然發現之物,當時立即被介紹至海外。而磁州窯的相關考察,也是因為發現河北北宋末年因大洪水而掩埋的「鋸鹿」為契機才得以發展。沒想到正是在這個時間點,受到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之間歐美地區發展的美術潮流影響,確立了以新視點為基礎的中國陶瓷鑑賞態度,對於過往作品提出了新的價值觀點。擺脫掉過往的觀念,誕生出新的藝術價值觀。這樣的價值觀不同於中國明清時期的傳統陶瓷鑑賞方法,並且隨著歐美等地對於中國陶瓷的關注日益增長,也納入了全球性的價值觀,建立新的收藏。許多現代的中國陶瓷收藏即學習這種基於歐美美術潮流的鑑賞法而再次建構。
伊勢彥信(1929~)出生於日本富山縣高岡市,目前也居住於此,經營雞蛋生產販賣事業而成為世界知名的成功企業家。1983年創立伊勢文化基金會,以舉辦藝術文化活動來回饋社會。伊勢彥信作為一位藝術收藏家,也積極奔走收集。
清乾隆〈景德鎮窯茶葉末雙耳壺〉。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伊勢氏的收藏係以法國印象派作品起家,之後又將焦點擴展至美國現代美術。另外在東洋美術方面,他則收藏有日本的金銅佛、琳派繪畫及日本現代美術等。但其實,中國陶瓷才是伊勢氏的收藏精髓。在中國陶瓷當中,他最中意的是堪稱中國正統的宮廷用官窯瓷器。伊勢氏最早是在1980年左右入手中國陶瓷,是一件大清乾隆年製的〈茶葉末雙耳壺〉。伊勢氏一心徜徉於明清時代完成度極高的中國陶瓷之魅力中,並被其優美的器形、釉色的深淺而吸引。
同時身為茶人的伊勢氏,除重要茶會的茶席,也為了在自家茶室能夠好好招待客人,也收藏有作為茶道具使用的茶碗及花器花生等,在日本這些作品正是作為「唐物」而代代流傳。另一方面,伊勢氏的收藏可說是依據20世紀末獨特的美學意識所發展出的鑑賞方法,重新建構了中國陶瓷收藏,融入了新的感性。
清雍正〈景德鎮窯黃釉輪花盤〉一對。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明代16世紀〈五彩金襴手瓢形瓶〉明嘉靖年間(1522~1566),景德鎮民窯盛行製作釉上加金彩的金襴手樣式作品,深受日本茶人愛戴,也因此日本保留許多金襴手樣式佳作,而這件作品是當中葫蘆形作品最大者。葫蘆上半部有三個開光,下半部則有四個,下半部的開光內會有雌雄配對的鹿、鶴、孔雀、雉等,作品精緻又華麗。
北宋時期11~12世紀〈黑釉刻花牡丹唐草紋梅瓶〉整器施罩黑釉,並以將紋樣四周剔除的「搔落」技法(按:中國以「剔花」稱之)表現腹部的牡丹唐草紋,同時在剔除的部分補上白泥,是件做工細膩的作品。以河北省磁縣觀台鎮為中心的磁州窯,北宋時期便做出這類黑白相間、對比強烈的優美作品,這也正是磁州窯作品的特色之一。
景德鎮窯,高55公分、徑25公分,日本重要文化財。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明代1623年〈五彩唐草紋有蓋壺〉五彩為萬曆年間多所使用的技法,是在青花上又加諸如紅、綠、黃等釉上彩。這件作品的底足處寫有「天啟年唐氏製造」青花款,可知是做於接續在萬曆之後的天啟年間(1621~1627)的景德鎮民窯。器腹中央裝飾有六朵以青花及紅彩繪製的花朵外,又以青花描繪唐草,並佐以紅綠的釉上彩,是件紋樣無限延展的華麗之作。
清雍正年間(1723~1735)款〈粉彩花樹紋瓶〉由細長頸部與圓鼓器腹而搭配出巧妙平衡感的這件作品中,可見繪有紅與白兩種花卉樹種。從器底向上延伸的枝幹在器腹圓凸處朝兩旁蔓延,同時又狀似不經意地朝器頸處伸展,彷彿有生命力般。
粉彩屬釉上彩的一種,在瓷器表面先施罩一層不透明的白色顏料,為紋樣打底,再將顏料施於其上而燒成。粉彩的出現主要是清康熙(1662~1722)晚期參考應用了歐洲的無線七寶之技術。因使用了不透明的顏料才得以描繪精妙的色彩濃淡,也才有辦法表現出精細的紋樣。
明嘉靖〈景德鎮窯黃地綠彩鳳凰紋角鉢〉。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唐7~8世紀〈三彩長頸瓶〉。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唐三彩唐三彩為唐代代表陶瓷器作品,為低溫鉛釉陶器的一種,因器表經常施黃、綠、白三色而通稱為「三彩」。事實上,三彩器上的顏色變化多樣,除黃、綠、白,也可見有褐、藍等色,且三彩器也不一定局限在三種顏色,也見有單色釉、二彩等,「三彩」只是個通稱。唐三彩最常見者為墓葬出土的鎮墓獸及各式人俑,尚有少許器皿類作品。受到中國唐三彩影響,日本奈良地區於奈良至平安時代曾有奈良三彩的燒製,傳世品以東大寺正倉院所藏之奈良三彩為經典代表。
伊勢彥信收藏的中國瓷器
◎天目茶碗這是一類生產於福建建窯的口大足小、如缽狀的盞形黑釉茶碗,日本在鎌倉時期因有不少僧人赴中國浙江天目山的禪院學習,返國之際也帶回不少當時禪院使用的黑釉建窯茶碗,因而日人稱這類茶碗為「天目茶碗」。天目茶碗因器表釉色變化的不同,可分為絢爛如星子的「曜變天目」、如油花綻放的「油滴天目」、如稻芒搖曳的「禾目天目」、如披著灰色紗幕的「灰被天目」等。天目茶碗深受日本幕府將軍及茶人的喜愛,像是記載足利將軍東山御殿陳設品的《君台觀左右帳記》,便載錄有相關的天目茶碗。
日本重要文化財:元13~14世紀〈龍泉窯飛青磁瓶〉。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飛青磁「飛青磁」指的是元代龍泉青瓷中帶有鐵斑者,製作時於器表放置鐵粉後再上釉,燒造出獨特的鐵斑裝飾,典雅的外表深獲當時日本茶人喜愛。龍泉青瓷為宋元代之際外銷瓷器中重要的一環,日本茶人也以「砧青磁」來稱呼帶有粉青釉色的龍泉青瓷。
(文/王怡文)
國際巡迴企劃展「伊勢collection—令世界著迷的中國陶瓷」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9/23~12/3*是次國際巡迴展為今年6/21在法國吉美博物館開展「Porcelain, chefs-d’œuvre de la collection Ise」的歸國展,展品共有88件,包括日本重要文化財兩件。
Tags
出川哲朗( 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