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點

【藝術防災包】洞見災難韌性:蘇孟鴻的靈感燃點,與何孟娟的烏克蘭進行式

藝術品在戰事中的保護,烏克蘭面臨兩種不同挑戰,一是被戰火波及損毀,二是遭到俄軍搬遷剽竊,尤其因為歷史上的政權更迭國界劃分...
更多

漂亮的錯誤,當手變得比手還要聽話:露餡的總是手 — 介面/交握

這場展覽不只是展示「手的樣子」,更逼迫我們直面手的變形與精神出走,回望那個本以為理所當然、永遠可靠的雙手知覺。當我們在展...
更多

典藏觀點

穿越哈瓦那的色彩與記憶── 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的藝術回聲

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的創作以其充滿活力的抽象畫作為核心,這些畫面深植於他對個人身分與集體記憶的探索,並由故鄉古巴的精...

京都藝術旅館直擊──當京都,作為藝術與居住相遇之所

晃眼間,京都藝術融入住宿的脈絡已近40年,從極為競爭的文化觀光中發展出獨樹一格的脈絡。京都在日本藝術旅宿的崛起,並非偶然...

奈良美智為什麼在「金瓜石」爆紅?四個理由一次搞懂,關鍵在於「心理收藏」?

印象派大揭密:一次搞懂印象派、新印象派與後印象派!

當我們談及「印象派」,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往往是莫內的《睡蓮》或雷諾瓦的《煎餅磨坊的舞會》等光影對比鮮明的畫面。然而...

【藝術防災包】構築無形卻綿密的防線:專訪翔輝運通集團執行長黃澤民

文化資產屬於人類文化財,儘管有國際公約制定相關規範予以保護,但在臺灣並不屬於締約國家的現實情境下,對於戰亂衝突等「巨災」...

芝加哥的公共藝術實踐:爬梳文化治理的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