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國立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

日本有貞子、中國有殭屍、歐洲有吸血鬼,但都比不過埃及木乃伊來得神祕又令人敬畏。從1999年電影《神鬼傳奇(Th…
日本有貞子、中國有殭屍、歐洲有吸血鬼,但都比不過埃及木乃伊來得神祕又令人敬畏。從1999年電影《神鬼傳奇(The Mummy)》一直延續到2017年《神鬼傳奇》重啟,被層層亞麻布裹身的埃及木乃伊始終是電影不變的元素。受電影氣氛感染所致,埃及木乃伊被壟罩著一層恐怖的詭譎氣氛,但其實製作木乃伊最初只有個單純的期望——美好來生。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秋再度與大英博物館攜手合作,於11月14日至2018年2月18日假故宮圖書文獻館一樓特展室展出「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台北正是此展亞洲巡迴最終站。同時,此次特展也是台北故宮與大英博物館自2007年起第四度合作,讓台灣觀眾不用出國就能欣賞全世界的藝術文物。
圖1 開幕記者會貴賓合影。攝影╱王怡文。
記者會現場紀實
「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開幕記者會於11月13日舉行,現場除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靜慧、黃永泰,英國駐台辦事處代表Catherine Nettleton、大英博物館國際合作事務部主任Nadja Race及特展策展人Daniel Antoine、Marie Vandenbeusch等人也遠赴重洋來到現場;同時,同為主辦單位的旺旺基金會執行長暨中國電視公司總經理胡雪珠及閣林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佩、協辦單位城市美學新態度總經理張慧菁、共同贊助台新銀行綜合企劃處資深副總經理夏敏蘭、教育贊助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指定飯店台北六福萬怡酒店總經理周復華等人皆出席記者會(圖1)。
是次展覽打著文物最豐富、高科技再現等名號宣傳,林正儀表示截自開幕前為止預售票便已售出7萬張,可見埃及文化魅力無法擋:「這次的預售票數量之多可說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再次竭誠歡迎大家前來參觀木乃伊及大英博物館十年來的高科技研究成果。」Catherine Nettleton及Marie Vandenbeusch同時都提及大英博物館是頂級的博物館,珍藏世界各個文化的瑰寶,Vandenbeusch說道:「大英博物館是全世界共有共享的博物館,館藏年代及地域至深至廣,是次與台北故宮合作舉辦『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希望大家透過此次展覽,可以了解大英博物館在古代埃及文明部分最新的研究及發現,並且在展覽中可以更近距離的欣賞到研究成果的展現。」
是次展覽以六尊木乃伊為主角,最早約為公元前900年,最晚則是羅馬時期公元140至180年間,時間跨距大,且數量也是至台展出木乃伊相關展覽中最多的一次。同時,展覽也清楚展現了大英博物館以最新電腦斷層掃描技術(CT),在不破壞棺木的基礎下,透視每具木乃伊的性別、年齡、身分、健康狀況等。六具mummies,六段故事,交織出古代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埃及人的今生來世
古埃及文明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尼羅河畔日升月落,延續近3500年之長,歷經31個王朝及馬其頓諸王、托勒密王朝及羅馬時期等。說到埃及,浮現的景象應該是滾滾沙漠中、兀自矗立的金字塔及人形棺木下的木乃伊,兩者都與古埃及人的生死觀念息息相關。
「死亡」對於古埃及人來說不是人生的終點,只是個中繼站,死後會有「來生」,為了這個美好永恆的來生,他們必須透過完整的身體讓「卡」(Kha,不滅的靈魂)依附,因此不朽不滅的肉體變得格外重要。展品〈喪葬品模型〉即是「卡」在肉體死去後,即將進入來世旅程的隊伍。
圖2 公元前900年〈塔穆特:阿蒙神吟頌者〉。資料提供╱時藝多媒體。
〈塔穆特:阿蒙神吟頌者〉(圖2),是此次展出的木乃伊中,時間最早者,約略是公元前900年,屬第三中間期第22王朝初期。目前可以知道她全名為塔耶絲穆特恩蓋布提烏(Tayesmutengebtiu),塔穆特是其家人對她的稱呼,女性,死亡年齡約34至49歲間,身前可能患有動脈粥狀硬化等疾病。木乃伊的棺木中曾經多次出現其身影,同時根據棺木上的銘刻文字可知,其父親應為阿蒙神的祭司,塔穆特本身應該是來自上層階級、已婚,並擔任「阿蒙神的吟誦者」,負責在祭祀時吟唱歌頌。
塔穆特木乃伊的保存狀況相當完整,可說是第三中間期出土木乃伊的代表。透過電腦斷層可知,亞麻製的裹屍布底下保留有完整的護身符,包括有翼女神、獵鷹、禿鷹、有翼聖甲蟲等,這些護身符具有法力,保護死者前往來生。當中又以聖甲蟲造型的護身符最為重要,可以保護死者在等候審判時防止心臟透漏出其曾經做過的壞事。目前可知,護身符通常是在上層階級木乃伊中才得以見到。除此之外,當時防腐師可說是盡心盡力的製作塔穆特的木乃伊,因為使用了纖維填充材質,塔穆特的五官幾乎沒有變形,同時雙眼部分也安放有玻璃或石材製的人工眼睛,這些特點都是第21王朝至第23王朝間木乃伊製作中的特點。
圖3 公元前800年〈神廟歌者〉。資料提供╱時藝多媒體。
稍晚於〈塔穆特:阿蒙神吟頌者〉,時間約略是公元前800年,同為第三中間期第22王朝的〈神廟歌者〉(圖3),全名不明,女性,年齡約為34至49歲。〈神廟歌者〉的木乃伊表現出第22王朝木乃伊的另一個特點:人形棺的運用。人形棺係以灰泥及浸泡過樹脂的亞麻布製成,這樣的人形棺比起以往所用的木製內棺更加貼合木乃伊,也減少了被回收再利用的風險,因而保存至今者多。人形棺上同樣也繪製有死者面容及各式神祇。
跟塔穆特一樣,〈神廟歌者〉木乃伊本人也可能來自上層階級,並且從殘存的銘文可知,她是一位女祭司,又稱「神廟歌者」。神廟歌者的地位比起塔穆特所擔任的吟誦者還要來得高,為由皇家成員才能擔任的「阿蒙神女性大祭司」的下屬,得以進出神廟內最深處的神聖與管制區域,並是從小培養之。神廟歌者日常需吟誦聖歌,彈奏樂器,如豎琴或魯特琴等。
圖4 公元前700~680年間〈來自底比斯的已婚婦女奈絲塔沃婕特〉。攝影╱王怡文。
〈來自底比斯的已婚婦女奈絲塔沃婕特〉(圖4)同樣也屬第三中間期第25王朝的木乃伊,時間大約為公元前700~680年間。木乃伊附帶有木製的內、中、外三層棺槨,這些棺槨上有象形文字「奈絲塔沃婕特」,畫像及姓名提示棺槨主人應為女性。但此件木乃伊於1960年代經X射線分析時,卻被發現疑似為男性。畫有女性墓主人的棺槨中卻是一具男性木乃伊,此一情況並非不可能,原因出在木製棺槨經常出現重複利用的現象。但在近年雙層電腦斷層掃描重建出的高解析度立體影像來看,研究學者確定此一木乃伊是位女性,又從木乃伊身上的汙點與內棺內部汙點位置吻合、汙點物質相符的情況下,確認木乃伊為奈絲塔沃婕特本人。
圖5 〈卡諾卜罈〉。資料提供╱時藝多媒體。
奈絲塔沃婕特的頭銜為家庭女主人,顯示她已婚。棺槨的風格與品質而言,她來自底比斯,出身富裕家庭,應屬當地領導層級成員之一。同時,完整的防腐與包裹技術,也是只有上層階級的人才負擔的起。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可以看見,木乃伊的腦部被完整清空,並以臉頰、嘴巴、喉嚨等處加入織品及填充樹脂,以保持五官完整且不易變形,使得面孔仍栩栩如生。木乃伊內臟部分除了心臟保留,其他的器官完整移除,當時經常可見將經過防腐過程的內臟安放在「卡諾卜罈」(圖5)中,也是為了讓死者來生得以使用。但在第三中間期的情況,處理過的內臟器官經常是分成四個包裹,放置在木乃伊的雙腿間,奈絲塔沃婕特即為此例。
圖6 公元前600年〈來自艾赫米姆的祭司厄索魯〉。攝影╱王怡文。
〈來自艾赫米姆的祭司厄索魯〉(圖6)則是後王朝時期第26王朝的木乃伊,時間約公元前600年。根據棺槨的銘文可知,木乃伊名為厄索魯,他是位祭司,享有多種頭銜,如先知、司服祭司及掌密祭司等,可知他是一位神職人員。厄索魯必須主持一般日常祭祀儀式外,在祭司中的地位又特別來得高,能夠為象徵神祇的神像著裝打扮,享有可以接觸神像的特權。
在古代埃及,祭司是統治者之外實質執行祭祀神祇儀式活動的角色,享有極高的地位及榮譽。過往祭司多數是經過挑選,但在厄索魯所生活的第26王朝,祭司成為世襲,厄索魯的家人與親戚也多為祭司。執行祭儀是祭司最主要的活動,每天在內殿聖所便須進行多項儀式。聖所是最神聖的所在,位於神廟深處,立於其間的神龕被視為神祇的居所。在此,神像被視為神祇的化身,其神靈入世重生,祭司為之洗滌、更衣,並「餵養」豐富的食物供品。與神祇的溝通係透過咒語的唸誦,舉辦特殊宗教節日與慶典則是為了取悅神祇,以維持人世間的宇宙平衡。
圖7 公元40~60年〈來自哈瓦拉的幼童〉。資料提供╱時藝多媒體。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大舉入侵埃及,古埃及晚期動盪不安,政權時常朝不保夕,本土王朝第30王朝垮台、波斯短暫統治埃及的第31王朝不敵亞歷山大大帝節節進逼,最後將統治權移轉到亞歷山大大帝手上,埃及進入馬其頓諸王、托勒密政權統治時期。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又從叛亂不斷的托勒密王朝手中打下埃及,正式進駐埃及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古埃及晚期雖然歷經來自不同文化的政權統治,生死觀依舊深根不變,展覽中展出了兩具來自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木乃伊,分別為〈來自哈瓦拉的幼童〉(圖7)及〈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圖8)。
圖8 公元140~180年〈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資料提供╱時藝多媒體。
〈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體現羅馬統治時期木乃伊製作的一個重大特點,正是「木乃伊肖像」的出現。過去木乃伊面部多為塗金面具,但羅馬統治時期開始流行掛上繪有死者面容的肖像木板。同時,羅馬統治時期木乃伊的製作有漸趨簡單的情況,身體多數內臟被保留在體內,防腐技術也未如過去來得仔細,〈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木乃伊仍保留相當完整,木乃伊背上有放置有一片木乃伊板,此板除可以保持木乃伊不變形,通常也寫有喪葬文飾及呈現來生的理想。而過去木乃伊常見的護身符等陪葬品在此時也被一般生活中的珠寶、首飾所取代。
〈來自哈瓦拉的幼童〉經斷層掃描可知是位男孩,根據挖掘者考古學家威廉.馬修.弗林德斯.皮特里(William Matthew Flinders Petrie)的日記可知,男孩木乃伊有可能是與母親及兩位手足的木乃伊下葬在同一墓葬之中,但同時日記又提到過疑似第五具女性木乃伊,因此真實情況究竟為何仍有待研究。另外,這幾具出土於同一墓葬的木乃伊存在有裝飾方法不同的情況,如展出的〈來自哈瓦拉的幼童〉外棺裝飾為塗金面具,但墓中另一件孩童木乃伊卻是使用肖像畫。過去孩童的木乃伊較為少見,羅馬統治時期卻有一波製作高峰。
高科技對研究的幫助
大英博物館自18世紀末開館之初就開始收藏埃及木乃伊,而此次展出者多為19世紀末進入館藏,由於多數原為到訪埃及的各國外交官員或博物館員至當地購買,除〈來自哈瓦拉的幼童〉有確切的出土地,其餘出土地多從木乃伊棺槨上的銘文得知。
在20世紀中葉之前,木乃伊對於收藏界來說可說是「獵奇品」,而不是歷史文物,因而當時多有侵入性、破壞木乃伊裹屍布的情況,但此一現象在研究古文明意識抬頭、電腦斷層掃描技術日益進步之下,拆解木乃伊已不復再見。此次展覽即展現出在不破壞木乃伊的情況下,電腦斷層掃描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木乃伊下葬時的完整狀況,無論是木乃伊本身的身體健康狀況,亦或是隨葬品的擺放位置等,都幫助學者更可進一步了解埃及人生活的各個面向。埃及人的家庭結構、飲食習慣甚至到化妝技法,一次呈現在你我面前。
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展期:11/14~2018/2/18
王怡文( 9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