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

【地景說話專題】延展視野的幻境:當代虛擬藝術的「烏有風景」
「烏有風景」作為當代虛擬科技介入自然的「再風景」,並非只強調虛擬環境創造的感官經驗或聲光效果,而是讓藝術作品中的虛擬性召...
【評論的「挑戰」】中間的位置:表演藝術機構化生產下的評論
若有朝一日評論真進入機構、面對機構化,是否就會轉換生產位置,成為機構的代言?或是轉換另一個問法:戲劇顧問是否是一種評論?...
【專題】評論的「挑戰」
評論行為從一種寫作、紀錄,到成為對話的開端,甚至在不同層面與程度上,回頭賦予作品意義、重新定義了創作與社會的公共關係。這...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蝴蝶谷
在這個管轄區,一切好像停擺了。停擺之前,總有一個由動到靜的發生過程,有時是慢慢醞釀出的結果,有時是剎那間的嘎然而止。對於...
「文心之所藝」的評論創作主體: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如何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
經過三屆的累積,究竟國藝會「現象書寫」如何回應視覺藝術生態所需,乃至於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四位獲補助評論人的背景、關...
別無選擇,本当に?─2020台北獎觀察
正如文章開頭伊索寓言的難題,此屆台北獎對於觀眾來說,目睹了以台灣藝術家感知,與形塑的經濟難題。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棒棒國
我想蓋一座一個人的法篩寺,所以我需要先去踏察所有的法篩寺,而擁有最多法篩寺之地,就在棒棒國(Bang Bang Stat...
【道聽途說】「藝評小辣椒」查映嵐,數位原生族的藝評世界
今年剛獲得第14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的查映嵐,2012年開始發表藝評時才二十多歲,至今仍然一副少女相,...
【道聽途說】大珠小珠落玉盤:從何慶基榮退看香港藝評的漫漫長路
人稱Oscar的何慶基,集藝評人、策展人、藝術家、政策研究員與教育工作者於一身。後過渡期期間出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逾十...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司命者
命名是一種程式語言的規則制定,因指定才有歸類的系統。命名一旦改變,有關建構記憶的儲存空間也會被改變。因有命名,語言才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