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麟
捐畫.答謝.託孤,海外傳佳音:郭雪湖《殘荷》醞釀捐南美館
《殘荷》構圖精巧,枯榮分明,畫觸澄澈蒼勁,是郭雪湖經典之作,尺幅達18.4才。同齡的《殘荷》,成為父親的貼心禮物,展現父...
凝視觀音山
人與土地之間的記憶總是互相映照。觀音山這樣的風景,對於臺灣藝術家來說,不僅是眼前景致的紀錄,更是心境的投射。這片山水記錄...
2024初夏必看展覽盤點,典藏編輯精選全臺23檔展覽全攻略!
今年五月各大美術館紛紛推出精采大展,無論是奇美博物館未展先轟動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或者是備受矚目的富...
顛覆臺灣文化的印象,發現族群雜揉的軌跡——「臺灣意象展-變動中的臺灣人」
一直以來,不時可聽到「淺碟性」、「拼裝文化」等詞彙形容臺灣文化,「臺灣意象展」卻是透過「雜揉性」(hybridity)的...
收藏一個世代的身影:收藏家龔玉葉與青春印記策展人顏娟英專訪
顏娟英認為,龔玉葉的收藏除了反映其個人品味,另一方面則是時代的投影。由於龔女士的收藏多半來自畫廊購藏,自然與當時畫廊經營...
愛看展|北美館兒藝中心「是誰躲在風景裡?」 邀你一探究「境」,找尋風景畫裡隱藏的秘密
教育計畫從寫生觀察、個人視野的建構、想像與記憶等層面,規劃「寫生自然」、「人造風景」及「內在風景」三個子題,展場空間設計...
當「複調」形式成為動詞:「2023穿越新北—複調城市」系列公眾計畫
如果「複調」是一座城市所宣稱的多元主義樣貌,那我們是否能夠至少曾經感受過它們在空氣中的氣味、腳下泥土的觸感、味蕾中不習慣...
從吳季璁對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的批評,看臺灣美術史展覽的轉向與困局
對一件事情提出批評是相當容易的,畢竟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瑕的展覽,不過適當且誠懇的批評,的確有助於提升藝術環境。我們都希望臺...
掘光而行:北美館展出「礦工畫家」洪瑞麟完整創作面貌
今年適逢洪瑞麟110歲誕辰,臺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學者白雪蘭與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掘光而行:洪瑞麟」歸鄉首展,...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將展出數件未曾公開作品,拓延礦工形象外的完整光譜
洪瑞麟被習慣稱為「礦工畫家」,為使觀者對於藝術家展開更多的認識,臺北市立美術館3月即將開展的「掘光而行:洪瑞麟」希望能提...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