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美術

晚明的選物指南:瞧瞧文人用物的小心機
明初曹昭《格古要論》,繼之高濂(1573-1620)《遵生八牋》、屠隆(1543-1605)《考槃餘事》與文震亨(158...
無巧不成書:裝幀易容的旅程——南藝大×台文館合辦裝幀特展
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林素幸領軍,與國立台灣文學館合作策劃「無巧不成書:裝幀易容的旅程」展覽。該展以時間軸為...
賞畫看字,來故宮參加文人雅士的熱鬧聚會——「以文會友—雅集圖」及三大書畫展10月全新登場
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了延長這些寶貴文物的壽命,每隔三個月會換檔展出。10月推出「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為海內外觀眾帶來不少...
小時代的日常書畫:談文震亨的同溫層及其書畫好尚
文震亨書中提供的這些生活提案,是否是文氏家族不外傳的獨門心法?又或者是將坊間流行意見的集大成之作?還是特定文人群共享的品...
搜詞尋像.以圖證史:V&A博物館「中國圖像誌索引典」項目
近幾年來,從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皇帝保鑣的靚服—清宮侍衛服飾圖鑑
從清宮侍衛服飾來看,至乾隆朝已形成完整的品級侍衛服飾制度,所有侍衛的冠帽、服裝、朝帶、朝珠甚至鞋靴等,均確立了較為嚴格的...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
《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的主尊梵名為Kṣitigarbha,有「含藏大地」、「地中之藏」之意。在中土,祂卻成為信仰歷久不衰...
一位遨遊於中國藝術世界的西方人:史彬士48年文物鑑賞經驗談
接觸中國古董已48個年頭的史彬士,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那陣子正逢倫敦佳士得進行業務擴展,尋求著適合的年輕人。197...
藏在匾額裡的台灣故事:故宮南院「蔡牽與王得祿」特展
嘉義出身的王得祿、是清代歷史上的台籍最高武官。他自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時,募勇解諸羅城圍而崛起;嘉慶年間轉職水師,參與冊封...
清宮的色彩禮儀學─祭祀禮器、服飾及其色彩
清朝入關後,透過進一步吸收中原地區的傳統文化和明朝的典章制度,形成了更為嚴格的宮廷色彩定制和用色習俗。滿族早期的色彩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