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像藝術
錄像作為一種政治力量的角色,無論是雕塑裝置還是單頻道廣播,這些作品都揭示了在過去60年的歷史維度,在其中媒體如何從物理體...
北師美術館2023年第四屆「作夢計畫」徵件共收到62組提案,5組創作團隊進入複選,最終由張立人以「戰鬥之城 終」獲選。北...
楊登棋在北美館個展「居家娛樂」的展呈當中,藉著兩種展覽空間,表現酷兒在個人生命經驗所環繞的多重性與多樣性。兩造並置之間,...
吳其育此次在TKG+的新展「它物紀」(2022),可視為乃繼「時間91平方米」(TKG+ Projects,2017)與...
印尼與台灣不僅是近年的南向政策推動兩國藝術合製與交流,早在殖民史、移民史與文化流動的過程中,就已有許多蛛絲馬跡在攝影、電...
「個人的歷史作為敘事的方法,而這些故事也被他人所經驗著」(Personal history as a way to te...
從金門碉堡藝術節、臺北故宮、巴黎羅浮宮、北師美術館到沙丘旅遊服務園區,從戶外藝術節、正統美術館、21世紀大學美術館再到遊...
時至今日,若論及錄像藝術在台灣的發展,近40年來分別於論題表述、美學技藝乃至媒介轉型等面向上的變革可謂變化多端,面貌多元...
在李亦凡的《Rewiring》中,執行日常的機器生命體成為人存在的隱喻。而隨時隨地都在觀看影像的世界,在這作品中似乎已不...
美國錄像藝術先鋒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此次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黑盒:幻魅於形」是其於亞洲首度最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