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愛看展|《「我記得……」:關於記憶與想像的拼貼》 國美館全新兒童藝術教育展 暑假親子攜手同遊
兒童藝術教育展以「記憶」為引,邀請吳芊頤、莊普、黃至正、鹽池(顏鈺恬、吳有容)共四位/組藝術家,透過不同形式的創作手法及...
我一直都是那個畫畫的人——專訪許尹齡「就地放鬆」:放下畫筆,才能看向自己
今年6月甫於就在藝術空間落幕的「就地放鬆」個展可說是許尹齡蓄積十年創作能量的展現。這次,藝術家不再扮演一名匿於畫布後方的...
【吳思鋒專欄】以「永續」之名?——談國家兩廳院的《PAR表演藝術》數位化決策
將紙本刊物改為線上媒體,對很多人來說,早已習以為常,加上此事已成定局,又有什麼值得討論?我卻覺得正好相反,《PAR》的預...
【吳思鋒專欄】共有的消失《感謝公主》
在劇中,誰為鬼魂?我以為不是老鄭,不是那些因告密而沒於世的地下黨員,而是南管。那些背對觀眾的凝視與獨語、解構化的南管作場...
記憶熱與第二波人類世:關於近期台灣當代藝術展覽的一些思考
在法國哲學家史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沿著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思路,提出以數位...
藝術作為一種交換:蔡咅璟個展「三羽」
為什麼是鳥呢?蔡咅璟笑說,鳥類無法控制自己大小便的這件事非常吸引他。因為鳥類腸胃構造非常單純簡單,牠們會四處吃植物的果實...
電影是匯聚情感的行星: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記憶》坎城訪談
我們於坎城影展放映《記憶》後,採訪了阿比查邦。訪談中他談及「遠離泰國」的選擇、本片與舊作的關聯、創作中總是若即若離的佛學...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