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評論的「挑戰」】我們真有(需)要培育評論人嗎?劇評人養成與高等教育
「戲劇顧問」組這樣的設置是否造成劇評人的挑戰?是,也不是。但這個事件發生的偶然,以及尚未對焦的想像,突顯的是:劇評人自身...
【評論的「挑戰」】中間的位置:表演藝術機構化生產下的評論
若有朝一日評論真進入機構、面對機構化,是否就會轉換生產位置,成為機構的代言?或是轉換另一個問法:戲劇顧問是否是一種評論?...
【專題】評論的「挑戰」
評論行為從一種寫作、紀錄,到成為對話的開端,甚至在不同層面與程度上,回頭賦予作品意義、重新定義了創作與社會的公共關係。這...
「試一下,更好」: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公布首波展演節目,將於3月啟動試營運
隨著場館工程接近尾聲,場館硬體進入最後驗收階段,北藝中心審慎規劃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首先將透過劇場節目展演,測試技術設備...
河床劇團《被遺忘的》:活裝置與(超)現實美學(?)
意象的應用策略變得至關重要,「改編事件」也成為了意象劇場的雙面刃——即能有效切斷與現實事件糾纏不清的「追溯真實」究責關係...
讓生態活下去:氣候及環境危機與機構轉型
疫情之下,生態轉向(ecological turn)變得更加急迫。譬如因著旅行限制,藝術家不得不被迫思考不飛行及減少碳足...
從何而來,何以在此,將往何去? 表演藝術獎:「攏是為著.陳武康」 舞蹈生成的新可能
陳武康個人的舞蹈經歷,某方面投射了同代台灣舞者共同的困惑與經歷,在這樣的自我爬梳後,是否尋覓到所謂「我們的身體」?陳武康...
在身體與空間的流轉中 年度大獎:王大閎建築劇場×葉名樺《牆後的院宅》
戲曲演員黃宇琳飾演虞姬,在建築內部演出《霸王別姬》,而葉名樺則在屋頂上化身為霸王,以此隱喻王大閎生命的起落,傳統與現代並...
疫情下的表演藝術扶植協作及國際交流的施與受:專訪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策展人葉紀紋
在「連結臺灣」(Connecting with Taiwan)的主題下,葉紀紋將「臺灣季」定位為一個文化部設在愛丁堡、面...
藝文紓困撤案轉彎?網曝立院主決議恐生掣肘
日前文化部編列藝文紓困預算遭刪減爭議,今(18)日遭指出國民黨立委李德維、鄭麗文所提之主決議並無撤去。
文章導覽
1
...
3
4
5
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