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閱讀阿爾弗雷德・巴爾《馬諦斯的藝術作品與觀眾》
巴爾這本關於馬諦斯的著作與以往的出版品截然不同,它透過北美學術研究機構本身與藝術家、檔案、藝廊、收藏家,以及研究者團隊的...
「找到你的藝術家靈魂」不是尋找終點,而是不斷進化的過程!
「找到你的藝術家靈魂」是個誤導之詞,因為這聽起來像是到達最後的終點,也暗示著當你找到屬於你的藝術家靈魂時,就達到最終的階...
讓紙說話,感受「方寸」間的寧靜:「崎 Heterogeneous」鳳嬌催化室品牌總監李依耘專訪
或許正如本次展名所寓示,「崎」歷經三次提案淬煉、籌備將近一年,找到「紙」之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迴廊空間最合適的展呈形式。以紙...
藝術史與英雄榜
傳統藝術史研究最常見的研究方式,可以稱現實取向的藝術史研究法,最終必然會走上一條以成敗論英雄的研究進路,亦即以大師傑作(...
藝術評論的相對性理論:文化相對論及其質疑
20 世紀早期的藝術家改變了我們對於藝術可能會是什麼的看法,拋棄了長久以來對於技法與「高」(high)或說純藝術/美術(...
《侍女圖》藝術裡的矛盾:從繪畫中看人物心理、權力運作
我自相矛盾嗎?好吧,我就是自相矛盾(我是廣闊的,我包羅萬象)。    ——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
熵與當代美學:從熱力學到資訊理論
當藝術的視野站在「熵」的時間之箭(熱力學)上,在更多元的創作範疇(生態學)望向資訊的生產量(資訊理論),在再次回望「熵」...
關於《舞徑》觀後及某些漣漪
夢想,只有不妥協的堅持與持恆的努力,才有可能成為美好。這過程中的艱辛與付出,往往不足為他人道也。只因這是個人選擇,所以需...
文化治市淪為口號:請問2022首都三位市長候選人,「藝術文化政策」為何長期缺席?
2022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將於11月26日舉行,只剩下46天,但遍尋台北市「藝術文化」相關議題的討論卻少之又少。過去...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他們在畢展的前一天爆炸:策動組織後的運動傷害與徒勞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系列專題第六篇作者楊芙(b.1996)從台藝大畢業後,目前就讀北藝大美術系研究所。他曾與同學一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