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公園是打造更和睦社會的都市設計?線形公園優於方形公園?
就型態上而言,線形公園優於方形公園,因為,一座公園落成後,鄰近公園的房子通常受益最多,而公園的周長愈長,受益的戶數愈多。
ART TAICHUNG 2024 台中藝術博覽會現場亮點直擊
第12屆台中藝博重返台中日月千禧酒店,以涵蓋五層樓、共80個展間的規模,匯集了67家台灣畫廊、9家海外畫廊,並規劃四個特...
V-Touch展覽|戰鬥之城・終,回到我們面對的真實世界
「戰鬥之城・終」集結藝術家張立人耗時超過十年的作品,此次於北師美術館完整展出。此系列作品汲取並挪用漫畫、電影、動畫、影視...
戴上口罩後,改變的空間密度與人際互動
當街上人人都戴著口罩的時候,和不需要戴口罩的時候,風景截然不同。口罩就像住宅的陽台外推後加裝的玻璃窗一樣,遮去了所有人的...
中小規模的都市更新的好處
2000年代初期都更過的地方,有一點非常可惜,那就是住宅的型態都差不多。於是我忍不住想:倘若推動中小規模的都市更新,而不...
傳染病、人類以及城市:COVID-19對空間權力的解體
在後COVID-19時代,相對應的新的建築形式也應該被創造出來,進而催化整座城市在空間結構上的改變。很多地方必須推動都更...
台北城市博物館的一波三折,可說就是台灣文化的寫照!?——讀《臺北.城市.博物館》
殷寶寧老師過往曾有過一本《情欲.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寫下關於中山北路前世今日,道出每個在台灣的政權,都嘗試在...
展現一幅城市博物館倡議的漫漫曲流——讀《臺北.城市.博物館》
城市博物館政策所體現的文化視野和治理邏輯,在不同市長的施政藍圖中經歷了重大轉折。本書對於這段近三十年的政策演變、相關論述...
城市博物館的建構與省思——讀《臺北.城市.博物館》
《台北.城市.博物館》這本書的出現,提供讀者對城市博物館、城市空間,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文化治理議題的基本體認,也開展跨學科...
以城市做為博物館的想像——讀《臺北.城市.博物館》
二十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博物館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主題,博物館研究也成為百花齊放的精采顯學。「城市博物館」是新穎、但...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