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2021年9月號
隨心.自然:陳冠華的藝術收藏路
家族內並未有藝術收藏的淵源,Ferdie笑說走向「歹路」一開始純粹是因為喜歡。學生時代原就喜好設計性的家具、文具、建築等...
空間族譜,生命節奏 「潮汐時間表:瑪莉娜.克魯斯」
「潮汐時間表」集結了克魯斯二十餘年迄今的創作生涯中,為人所知的繪畫系列、攝影與裝置、以及難得一見的早年創作。與「潮汐」之...
思考政治化集體歉疚的可能:評吳其育「封閉世界的設定集」
「封閉世界的設定集」以「深層歉意」為核心,提議一個「沒有我的未來」的世界架構作為解決方案。在吳其育與陳璽安的分析中,「道...
明日朝陽照逝水:南山公墓長眠的青年畫家高均鑑
其入選第三回臺展的作品《朝之臺南運河》(1929),從畫面的暈染痕跡與水漬色塊判斷,此畫使用水彩作為創作媒材。《臺灣日日...
廖偉立的「雜木林」建築美學
廖偉立生活在浮動島國,文化、社會與生態,處處都充滿「雜木林」的多樣性、混雜性、衝突性與流動性,更是亞熱帶特有的環境與人文...
收藏與投資價值與價格的基本概念(三)
假如人類社會走進了文明階段後,就是一場有規則的遊戲,那這場由人類親自創造出來的遊戲就必然得具備遊戲規則,否則遊戲將無法有...
為台灣藝文地標催生
過去兩年多,文化部確已卯足勁逐步把C-LAB打造成帶動公眾參與的新型態藝文機構,在整建老建物的同時,支撐了各種文化實驗計...
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兼懷好友林芳怡
2003年下半年,我受呂理煌之邀擔任策展人,與他在國立臺南藝術學院(2004年8月改制大學)指導的「建築繁殖場」研究生們...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我聲明對原民性的渴望」 —新紅秩序(New Red Order)的「幽默」策略 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本土」觀點逆轉
幽默是將可能對立的雙方捲入非二元的交互關係,既是產生共感的溝通途徑,也是述說生活情境中「難以置信」荒誕的方式。紐約市徽的...
未知的歷史
我們對藝術的看法不斷在改變,其所涵納、包容的範疇也越見豐富。簡單如對「原民藝術」一詞的定義與討論,都在這20年中產生諸多...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