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專欄
日本藝術產業再起:從日本大阪藝博會2024說起⋯⋯
成立於2008年的「大阪藝博會」一向保守,今年則大開大合,展現強烈企圖心,除了在古蹟大阪公會堂舉辦當代藝術博覽會,廣邀國...
溶解我的靈魂
我在想薩滿會不會也是一種意識的溶化?畢竟她的創作中,來自靈界的聲音總是很重要。關於「老鷹的眼淚—劉冠妏個展」,她就說:「...
臺灣文化傳教士―林衡哲醫師(上)
獲得「廖述宗紀念獎」的林衡哲本名林哲雄(1939-),宜蘭人,就讀臺大醫科四年級就翻譯了《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由當時頗...
《我是:席琳狄翁》觀影記
在索尼音樂唱片工作的期間,我並沒有與席琳.狄翁有太多直接的交集,不過我總是對等地觀摩她的近況和音樂。因為當我在多倫多那天...
《文化資產保存法》立法40年回顧
威權時代,官派前台北市長林洋港,以「林安泰非法定古蹟」與「都市計劃不可變更」為由,強勢拆遷林安泰古厝,此舉引發了公民社會...
筆墨終結 ≠ 水墨結束
過去幾個月,我在臺北忠孝復興捷運站,搭乘大安路出口的電扶梯時,固定看到一張「水墨,結束了嗎?」的研討會廣告海報。該項活動...
《甘露水》見證台灣的善良與靭度
提起台灣前輩雕塑家黃土水,大家的心情複雜,滿心驕傲與萬般不捨。驕傲的是,一個修理三輪車的卑微家庭,養得出連續入選四次帝展...
如何判讀藝術品的價值(下)
原創的價值在於,對既定參照物的懷疑與否定,是在革新固有的經典之後呈現出的新生命氣息,它是在展現某種被忽視或不曾有過的體驗...
回到肉身、 回到美術館
這次展覽最讓我震撼的是約翰.亞康法(John Akomfrah)史詩型的三頻道錄像《The Airport》,藉由希臘電...
「美」的品牌
面對世界競爭的大趨勢,政府在扶植台灣創新品牌走向國際的政策與執行上,有必要重新檢討一番。如果政府依舊把資源與資金只挹注在...
文章導覽
1
2
3
4
5
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