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臺灣人推常玉進入藝術史

臺灣人推常玉進入藝術史

Taiwanese Efforts to Secure Sanyu's Place in Art History

窮其一生都在創作,但深具藝術家個性的他,不諳社交、和巴黎畫商漸行漸遠,並揮霍家產。從昔日車馬輕裘、醇酒美人的浪蕩子,淪為窮困潦倒的失意畫家。縱使1955年,參加巴黎獨立沙龍,作品偶被友人兼藏家零星購藏,但作品散落各地。直到1963年,和常玉是四川同鄉的中華民國教育部長黃季陸,造訪巴黎,拜訪窮困潦倒的常玉,並熱心邀至臺灣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並於史博館舉行個展。常玉欣然同意,並視為人生的轉捩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代理館長王逸群,斬釘截鐵地表示,因為臺灣,讓常玉進入藝術史。略顯武斷,藝術家能否進入藝術史,靠的是作品內涵,就算在世時,乏人問津,只要作品到位,藝術史還是能有其地位。

果真如此,天下創作者何其多,能順利擠進藝術史的,少之又少。自學成才的梵谷,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紅色葡萄園》(The Red Vineyard)。如果沒有梵谷的弟弟、弟媳及侄兒代代守護、整理並發揚,梵谷以37歲之齡殞落,大概也會因為人走茶涼,而寂寂無名。梵谷短短十年的創作生涯,從27歲到37歲,留下了2,000幅油畫、800多幅素描及上千封信件,延續了他對生命的無限熱情與藝術情操。

梵谷胞弟西奧是關鍵人物,他尊敬並理解梵谷,始終相信梵谷是藝術天才。在梵谷生前,西奧不斷提供梵谷經濟資援與精神支柱,兩人保持終生書信來往。並且在後世被出版、閱讀、轉譯成多國語言,讓梵谷不凡的人生被銘記與傳唱。隨著1913年軍械庫展覽會的推廣,梵谷的名聲逐漸提升。梵谷的書信集在1914年出版,一個為藝術獻身的畫家形象開始成形。1934年,又以梵谷為原型出版《渴望生活》一書,並於1956年改編成電影。如今,梵谷的作品已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之一,多幅拍出一億美元以上的高價。荷蘭梵谷博物館、克勒勒-米勒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及英國國家美術館等世界知名博物館,也收藏了大量梵谷的作品。

反觀常玉,未嘗不是如此。窮其一生都在創作,但深具藝術家個性的他,不諳社交、和巴黎畫商漸行漸遠,並揮霍家產。從昔日車馬輕裘、醇酒美人的浪蕩子,淪為窮困潦倒的失意畫家。縱使1955年,參加巴黎獨立沙龍,作品偶被友人兼藏家零星購藏,但作品散落各地。直到1963年,和常玉是四川同鄉的中華民國教育部長黃季陸,造訪巴黎,拜訪窮困潦倒的常玉,並熱心邀至臺灣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並於史博館舉行個展。常玉欣然同意,並視為人生的轉捩點。迅速把作品運抵臺灣,也在冥冥之中,成為常玉的救命之舉,改寫常玉身後的際遇與歷史地位,讓常玉成為臺灣的最愛,銘刻進藝術史冊。1968年,這批作品被教育部移交給史博館收藏。自1978年起迄今,史博館共舉辦常玉七次展覽,尤其,2001年常玉百歲冥誕時,史博館又展出常玉百歲紀念大展,2004年六月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也舉辦常玉回顧展,展出60餘件作品,是常玉首次在國際一線博物館的完整展覧,確立了他的學術地位。

2019年佳士得香港現當代藝術夜場,常玉《五裸女》敲出2億6,600萬港元、3億398萬5千港元成交價,刷新藝術家個人紀錄。(佳士得香港提供)

無獨有偶,1997年,當時臺灣首任蘇富比拍賣官衣淑凡,拍賣常玉好友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所收藏的17幅畫作。將拍賣所得中的400萬元,捐給史博館作修復常玉晚期的畫作。此外,在美國耶魯大學成立了常玉獎學金,迄今仍在運作。常玉遺作被有步驟地推入藝術拍賣市場,成交價逐漸墊高,成為收藏家與企業集團的重心。2019年,常玉的《曲腿裸女》在香港蘇富比以1.97億港元成交,《五裸女》則在佳士得香港以3.03億港元成交,刷新他的拍賣紀錄。由富邦美術館收藏的《白蓮》,私下估價達30億元,在在令人刮目相看。這回史博館第七次以「他者.他方 .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展出常玉44幅作品。富邦美術館也持續展出常玉《白蓮》、《浴女》等七幅常玉巨作。

以上種種都可以看出常玉深植人心,倍受寵愛。常玉作品受寵卻因稀少助長贗品橫行,引發爭議,贗作橫行、國際認證以假亂真,困擾著藝術生態。俗話說,時代考驗藝術家,藝術家也創造時代。梵谷因為西奧的慧眼與堅持,讓他成為時代巨擘。常玉也因臺灣朝野的努力,為他找回遲來的掌聲與藝術史地位。

「臺灣,讓常玉進入藝術史」,看來王逸群代館長,一語道破真相!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4年10月號385期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318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