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慶
歷史編撰方法的拓荒之旅:側記2022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
今年9/3、9/4於國美館舉辦的2022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由北藝大郭昭蘭教授策...
【威尼斯雙年展現場報導】「不可能的夢」開展:回顧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走過的路冀望將來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預展20日開展。雖然原定展出的藝術家撒古流因疑涉妨害性自主被終止參展,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仍堅持讓台灣...
站上舞台:行為藝術是什麼?
行為藝術的力量來自於它的即時性。就如紐約行為藝術雙年展(Performa)創辦人蘿絲李.戈柏(RoseLee Goldb...
事件的視界 當謝德慶遇見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他們用表演告訴你……10 Performing Arts must Know(下)
1956年,吉原治良提出對身體、物質在藝術上的意義,發表「具體美術宣言」;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台灣藝術家謝德...
謝德慶 在藝術的時間,做時間的藝術
回應《磋商之繩》
《做時間》:謝德慶與亞德里安.希斯菲爾對談
與謝德慶對談:時間餘下的這些次等之物
我的作品都是在1980年代做的,那時候的行為藝術都沒有被書寫,希斯菲爾差我20歲,這表示年輕一輩有一些新的語言、對話可以...
2017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公布展名《做時間》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