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

環境美學:當代藝術與永續,環境美學對傳統審美領域的挑戰
環境參與的一個核心方面是多項感官品質察覺(the presence of sensory qualities)。傳統的藝...
博物館能量價值:服務、觀眾參與、知識美學生產、典藏與文獻等
對社區化、資訊化的加強,促使博物館的角色從較傳統對「物」的保護,轉化為對「人」的關懷,這樣的新觀念與想法便在歷次AAM ...
疫後變革與新的前景:藝術銀行「櫥窗計畫」與未來策略
今年8月起,藝術銀行於其所在大樓外的櫥窗,進行長逾半年、四個檔期的展覽。透過今年開始的「藝術櫥窗」展覽計畫,帶出藝術銀行...
《侍女圖》藝術裡的矛盾:從繪畫中看人物心理、權力運作
我自相矛盾嗎?好吧,我就是自相矛盾(我是廣闊的,我包羅萬象)。    ——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
王季遷:談美感與雅俗
本文為徐小虎(書畫斷代與藝術評論學者,以下簡稱徐)與王季遷(知名書畫家、收藏家暨鑑賞家,以下簡稱王)對談。
影像中「真實」的微分:城市空間蒙太奇的現實感
今天,我們不斷地積累著大量的城市經驗、建築事件與影像概念的同時,便同時意味著一種重新解讀與重新連結的時刻正逼近著我們:因...
古典到現代,我們不願意正視的「恐怖」之美
醜陋總是令人感覺不適,但卻可能扣人心弦,只有透過絕對的厭惡感,才有可能把我們的死亡及巴爾東的信息裡的力量全部激發出來。
從古典名畫,看如今我們幾乎不敢去談的「美」
古代人認為美存在於完美的比例中,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則在人體形態中發現美,現代藝術家的先鋒則相信美應該是令人震顫而抽象的...
林宏璋《策展詩學》序言:策展是實現諸眾的詩學
當代藝術策展實踐在於開放公眾關係其中的民主價值,晚近提出「教育轉向」策展的自我技術,是將藝術展演本身作為啟發智性之公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