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

愛看展|整座美術館成為一座生態樂園!毓繡美術館「當符號成為一種擬態:盧明德與其生態樂園」
作品涵蓋平面繪畫、複合媒材、空間裝置、現地創作《四重奏》、擺放在戶外草皮及水池的《文化擬態動物》系列,還有吸睛的超大《迷...
一部科技許諾的反思童話─《迷航烏托邦》:專訪葉向林,造橋與第三條路
驅動科技發展的背後經常以商業資本主義邏輯來建構,這些科技發展式的目標多數是創造商業營利新的需求,而不一定是服務人類群體的...
雕塑真實:托馬斯.德曼的模型、影像與觀察者
藝術家托馬斯.德曼(Thomas Demand)的作品多半取材自歷史或社會事件,引用各大媒體留下的紀錄照片或影片,使用色...
【地景說話專題】延展視野的幻境:當代虛擬藝術的「烏有風景」
「烏有風景」作為當代虛擬科技介入自然的「再風景」,並非只強調虛擬環境創造的感官經驗或聲光效果,而是讓藝術作品中的虛擬性召...
逆行,亞洲式的未來主義
回到蒙昧,「逆行的烏托邦」在2010年代後期,再度成為亞洲未來主義的一種文化論述途徑。進入歷史性不同的現代社會,異類們如...
專題|那些烏托邦後來怎麼了?——聚落自治與永續的生存智慧
年輕的人們為何總有人需要有這樣體制外的聚落,為何任何時候總有人會湧入邊緣,這些年輕的世代具體的渴望究竟為何?透過訪談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