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
台灣藝術家侯淑姿、姚瑞中、鄭亭亭赴約旦美術館展出,以攝影重新審視地緣政治邊界
「地緣政治學計畫」主要實踐於西亞及南亞地區,期待能以「文化藝術」外交突破台灣在國際的政治現實,由歐亞藝術網絡組織致力於搭...
侯淑姿女性影像書寫:高雄左營建業新村眷改下的家園記憶
「我很喜歡住在眷村,眷村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地方,若是沒錢,大家都會先周濟一下,也許因為經過戰爭的關係,對於可以天天在一起很...
從李昂到《人選之人—造浪者》:乘載著復仇女神香火的「北港香爐」
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台灣政治幕僚職人劇的主題,掀起了一波收視討論熱潮。有趣的是,這齣影射台灣政治現狀的戲劇,以反...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6:剝.塞.填.充─世界起源的器形與機具追擊
我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這個生命哲學如何從形而上的領域,進入形而下的理解領域?從擁有孕生概念的女體出發─卵狀、盒狀、袋狀...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4:奧.祕.技.術─從女巫到賽伯格的異域連結
從人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此被主流藝術史忽略的「怪誕美學」(Grotesque Aesthetics),不僅已存在藝術創作...
「舞」「劇」「景」「光」中的女性生命故事:2022年桃園科技藝術節「秋光.塘水.舞鮮鮮」
「秋光.塘水.舞鮮鮮」以女性與埤塘為題的策展命題之起心動念,是以「秋光」呈現氛圍,在枯枝落葉之中灑落、斑斕如蝶的秋天光影...
紀錄片的「當代藝術轉向」?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再見.真實」之後的難題
倘若我們不希望走回現實主義的傳統老路,卻也不樂見其一味地向當代藝術傾斜,紀錄片究竟還有甚麼可能性?TIDF在「再見.真實...
那都是關於聽著海浪的拍打聲:本事藝術「作浪」
吳虹霏於本事藝術策劃的群展「作浪」,即是立基於奈曼尼斯的理論。藝術家從海潮、河流、雲霧到冰山,從極地、山林到火山,在白盒...
【威尼斯雙年展現場報導】夢之乳:讓我們談女性而非女性主義
藝術史將會記住「第59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這個女性藝術家超過八成的主題展,一舉扭轉威雙男性主導的歷史。儘管如此,策...
楊英風:建築本身就是一種雕刻造型藝術
「在推進現代建築的今天,建築師與藝術家同樣具有責任,兩者需要密切的合作。這一次教師會館的浮雕設計,在個人來講,是一種嘗試...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