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協會
【黃心蓉專欄】博物館的更新定義表決前夕的解讀與剖析
博物館畢竟不是真的被時間封印的場域,不管新定義通過與否,只有打開內在力量,證明自身價值,才能確保從現在到未來,社會大眾永...
【專欄|老派博粉】能量滿滿的518國際博物館日:繆思人口袋名單
今年我們將在「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這個主題中,感受館舍與藝文場域富有「讓世界蛻變」...
國際博物館日—談啟蒙運動與大英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大英博物館於1753年創立之初定位為「世界博物館」。1759年,創立6年後,從原來只開放給知識份子,首次免費對公眾開放,...
緣繫博物館三十載——談我所認識的博物館
筆者整理及撰寫此文,期望公眾在欣賞博物館的典藏或參與博物館的活動時,不論是進入實體博物館,或是透過虛擬展廳導覽,以及網際...
【黃心蓉專欄】從繆思到傑努斯?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新定義的討論
三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甫於9月1日至9月7日在日本京都舉行。。此次大會主題為「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傳統的未來」(M...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