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

靈光不滅的臺灣美術先驅 「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的回顧與展望
在追求藝術實踐道路上,楊英風有志透過藝術創作提升生活,而熱衷於研究與嘗試各種技法與材料特性以發揮最佳效用,並自傳統文化、...
當代博物館防震實踐:故宮、史博館、碗盤博物館防震措施專訪
1999年921地震後,臺灣防震意識提升,不僅修訂建築耐震法規,使建築物提升至能承受6級震度不倒塌,文化資產方面,199...
【蕭文杰專欄】文化資產,修一個壞一個?臺灣有形文資修復的爭議
民間戲稱:「文化資產,修一個壞一個」,有時候甚至出現專業者也互相批評,但是某些主持修復的象牙塔專家及官員們卻把有意見的民...
冷戰視角下的戰後臺灣藝術及其國際文化交流
回首冷戰初期,當時甫於臺灣站穩腳跟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思考對外文化交流事務時,往往以外交需求作為首要考量。討論戰後臺灣現代美...
【專題|跟孩子一起暢玩美術館!】15.親子攜手漫遊時間-國立歷史博物館 「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
史博館藏品就是最好的媒介與催化劑,讓觀眾認識要學習的議題是什麼,而館方則是從學習者的角度轉化內容與改變轉譯方式。
史博館開館特展:「筆墨豐碑」&「五月與東方」
史博館的歷史是臺灣近現代歷史的縮影,史博館館長王長華便將史博館形容為「一座貢獻給理解臺灣近現代社會文化發展史的博物館」。...
臺灣現代藝術的黎明:重逢史博館「五月與東方」特展
池畔春風徐來,文化部在史博館重新開館之際,希望能推出一個足以反映臺灣在地前衛藝術發展的展覽,以呈現臺灣美術在戰後重要歷史...
國立歷史博物館將於2月21日正式開館,館長王長華親自簡報五年休館即將結束
史博館自2018年7月起閉館至今,因文資身份審議過程與疫情後之缺工缺料等因素期程延宕,趕在農曆年前的1月26日,國立歷史...
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別重逢──講座「航向心內的所在—郭雪湖的戎克船」林育淳分享研究郭雪湖的緣分與歷程
邁入深秋之際,國立歷史博館(以下簡稱史博館)與郭怡美書店合作舉辦「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講者林育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