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
何德來的「吾之道」與唯心風景:遠離官展美學與流派的日治台灣藝術家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展名取自何德來於1974年出版的一本以100多首和歌構成的自傳《我的路》(私の道),該和歌集結束...
【高森信男專欄】分裂的收藏之二:台灣博物館收藏中的全球物件
上篇專欄提及來自台灣/福爾摩沙的物件如何於歐洲的博物館收藏體系中,因分類的關係而被迫散落於許多截然不同的收藏體系之中。在...
北美館開館40週年驚喜大禮:獲贈畫家倪蔣懷收藏文物近500件
倪蔣懷1894年出生於台北瑞芳,師承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台灣第一代水彩畫家。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在其逝世8...
【小典藏|愛看展】北美館兒藝中心「跟你說個故事」──第二波教育計畫「很久很久以後」走進藝術家作品,用想像力身歷奇境!
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人類就已使用楔型文字記錄下第一個故事《吉爾伽美什史詩》。一個不可考的時空、一個主角、一個轉折,加上...
如何以一檔展覽談時代的「啟蒙技術」:王俊傑×黃建宏談「狂八〇」研究的轉譯測量
「狂八〇」的展覽構成,企圖以一種去中心化的狀態,藉由檔案與田野訪談,來推測、揣摩過往時代的語境,以時代為尺對台灣的民情進...
臺灣八〇年代藝文發展史——他們因創作而不平凡的人生,拼湊出的是台灣半個世紀以來的文化風景與時代輪廓!
推薦選書:《凝視的身影:37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藝術創作》。他們成長、藝術養成以及創作活躍的1980年代至今,...
當代策展中的日治台灣在野美術:高美館「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與北美館「在夾縫中行走」
日治時期有許多藝術家基於個人藝術理念的追求,並沒有走上官展體系的作品發表之路,選擇了「在野」的美術團體與展覽系統,或者開...
稜線的思辨:「在夾縫中行走」反其道之輕盈與慎重
面對「在夾縫中行走」這檔展覽,最直接的震撼,是策展人期待觀者「失能」。所謂的「失能」並非要觀者毫無感知,而是試著剔除過往...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3年11月登場,北美館正式公布策展團隊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3年11月開展,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正式宣布,展覽將由臺灣策展人周安曼(Freya Cho...
【小典藏|愛看展】北美館兒藝中心「跟你說個故事」──首波主題「雲朵不見了」,以敘事創造想像世界的奇幻之旅!
北美館兒藝中心推出全新教育計畫「跟你說個故事:雲朵不見了」。首波主題「雲朵不見了」呈現王雅慧、張碩尹、張嘉穎、黃海欣、廖...
文章導覽
1
2
3
...
6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