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展演
訪談
ARTouch|Critic Tic-Tac-Toe
【專題】愛妳,也厭妳──創作下的女性
【專題】出天龍國:台灣意識、地方勃發
2020年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登峰.造極」
【空總專題】給下一輪文化治理的實踐備忘錄:從C-LAB看當代都會的藝文想像
水的素描:從羅尼.霍恩的冰島到王綺穗的水滴
死於水中的亞洲女人:解讀藍可兒《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事件》的陰性觀點建構
(後)疫情時代新的近身關係,從「思辨之夜」看向全球未來
台灣城市策展趨勢回探:以「南方以南」和「浪漫台三線」為例
北美館「法人化」必須審慎延遲評估—林平卸任前談「庫房」與「園區擴建案」的棘手難題
台灣城市策展趨勢回探:以「南方以南」和「浪漫台三線」為例
莫使惹塵埃:深藏民間的臺灣藝術遺珍
再會,林平:她近六年的文化治理是北美館的「關鍵期」
十五上元暝:台灣美術中的元宵節
太苦了!清宮的元旦筵宴
品.味— 關於味覺的美學探索
莫使惹塵埃:深藏民間的臺灣藝術遺珍
「奈良美智特展」確定加場,分別巡迴至高美館、南美館
拉烏爾.德.凱澤:追求繪畫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
戴明德:現代性的製圖機器,後現代性的活脈絡
「液態之愛」 :液態化的現代性經驗及其「不可承受之輕」
拉烏爾.德.凱澤:追求繪畫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
北美館「法人化」必須審慎延遲評估—林平卸任前談「庫房」與「園區擴建案」的棘手難題
藝術家歷經生死交關後的淬煉:「造山」魏瑋廷個展
專訪「蛆;菌」:在無聊城市開一個兔子洞
Depth, Scope, Passion: Taiwan’s Private Art Collectors
Progressive Businesses as Active Art Collectors
Taiwanese Collectors: Distinctly Diverse and Ubiquitous
Geo-Aesthetics Under globalization: Art Fairs and Taiwanese Gallery Industry
專欄
新聞
市場
藝博會
拍賣
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將巴塞爾展會延期至9月
全球首發指標性飯博開啟2021年,第三屆ONE ART Taipei必看作品搶先直擊
提升國際能見度與新世代培力,畫協理事長張逸羣談3年目標
「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細節完整公開,塗鴉藝術家MR. DOODLE現蹤「快閃美術館」
Beeple數位畫作上拍一天飆至240萬美元,傳統拍賣與區塊鏈藝術串聯將成為主流?
百年Plus,華人現代藝術的交融與碰撞:專訪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
預估價2.4億港元,巴斯奇亞《戰士》有望成為亞洲最貴西方藝術拍賣品嗎?
質量、品相與來源 藝術市場的硬實力:專訪佳士得二十/二十一世紀藝術部高級副總裁暨國際總監何杏淇
人物
影音
小典藏
書店
餐廳
創意空間
Dark
Light
Dark
Light
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展演
訪談
ARTouch|Critic Tic-Tac-Toe
【專題】愛妳,也厭妳──創作下的女性
【專題】出天龍國:台灣意識、地方勃發
2020年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登峰.造極」
【空總專題】給下一輪文化治理的實踐備忘錄:從C-LAB看當代都會的藝文想像
水的素描:從羅尼.霍恩的冰島到王綺穗的水滴
死於水中的亞洲女人:解讀藍可兒《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事件》的陰性觀點建構
(後)疫情時代新的近身關係,從「思辨之夜」看向全球未來
台灣城市策展趨勢回探:以「南方以南」和「浪漫台三線」為例
北美館「法人化」必須審慎延遲評估—林平卸任前談「庫房」與「園區擴建案」的棘手難題
台灣城市策展趨勢回探:以「南方以南」和「浪漫台三線」為例
莫使惹塵埃:深藏民間的臺灣藝術遺珍
再會,林平:她近六年的文化治理是北美館的「關鍵期」
十五上元暝:台灣美術中的元宵節
太苦了!清宮的元旦筵宴
品.味— 關於味覺的美學探索
莫使惹塵埃:深藏民間的臺灣藝術遺珍
「奈良美智特展」確定加場,分別巡迴至高美館、南美館
拉烏爾.德.凱澤:追求繪畫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
戴明德:現代性的製圖機器,後現代性的活脈絡
「液態之愛」 :液態化的現代性經驗及其「不可承受之輕」
拉烏爾.德.凱澤:追求繪畫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
北美館「法人化」必須審慎延遲評估—林平卸任前談「庫房」與「園區擴建案」的棘手難題
藝術家歷經生死交關後的淬煉:「造山」魏瑋廷個展
專訪「蛆;菌」:在無聊城市開一個兔子洞
Depth, Scope, Passion: Taiwan’s Private Art Collectors
Progressive Businesses as Active Art Collectors
Taiwanese Collectors: Distinctly Diverse and Ubiquitous
Geo-Aesthetics Under globalization: Art Fairs and Taiwanese Gallery Industry
專欄
新聞
市場
藝博會
拍賣
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將巴塞爾展會延期至9月
全球首發指標性飯博開啟2021年,第三屆ONE ART Taipei必看作品搶先直擊
提升國際能見度與新世代培力,畫協理事長張逸羣談3年目標
「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細節完整公開,塗鴉藝術家MR. DOODLE現蹤「快閃美術館」
Beeple數位畫作上拍一天飆至240萬美元,傳統拍賣與區塊鏈藝術串聯將成為主流?
百年Plus,華人現代藝術的交融與碰撞:專訪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
預估價2.4億港元,巴斯奇亞《戰士》有望成為亞洲最貴西方藝術拍賣品嗎?
質量、品相與來源 藝術市場的硬實力:專訪佳士得二十/二十一世紀藝術部高級副總裁暨國際總監何杏淇
人物
影音
小典藏
書店
餐廳
創意空間
Dark
Light
台北市立美術館
第8屆X-site計畫由「超限游擊X真實構築」作品獲得首獎,2021年夏天將在北美館戶外廣場呈現
2021年第8屆「X-site計畫」,由「超限游擊X真實構築」以作品《Booom room爆炸容器》獲得首獎。
【小典藏│新鮮事】北美館藝術商店新開張!推出《逛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參觀美術館就像去看場電影。
新年新氣象!北美館一樓的藝術商店重新開幕,同時也開發了美術館形象商品。《逛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以「要穿什麼好呢?該如何逛...
「礦工畫家」洪瑞麟150件作品捐贈北美館,規畫於2022年展出
素有「礦工畫家」之稱的洪瑞麟,其作品是臺灣美術史上勞動寫實美學的象徵。在他逝世24年後,洪瑞麟的長子洪鈞雄以帶去美國的作...
池田亮司近年亞洲最全面大型個展:仲夏沉浸於宇宙時空的音像圖景
北美館館長林平介紹池田亮司為持續探索宇宙的音樂家,帶著他具有物理、數學與詩意觀點的個展來到北美館。本次展覽囊括池田亮司創...
「台灣館」幕前與幕後:你以為的最高殿堂,原來是這樣被執行出來
台灣館幾乎是藝術家與策展人最欲挑戰與實踐的國際藝術平台,然每年與台灣館相關的議題討論多數圍繞在代表團隊的代表性與適切度,...
在美術館演一齣日常:北美館藝想迴廊「24/7」計畫,是傢俱、台座也是舞台
北美館在林平館長上任後,目前對於逐層空間使用上的規劃越趨聚焦,藝想迴廊成立後的最新計畫「24/7」,便邀請藝術家林明弘針...
安身在此與彼之間,談北美館「謝素梅:安棲」展
踏入北美館現正展覽「謝素梅:安棲」之前,在寬敞甬道上,藝術家通過作品以俐落、簡約並且深富詩意的方式,勾勒出自身的創作與音...
「宇宙」遺落在美術館中:張碩尹個展「Kosmos」
張碩尹這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集合了他近年裝置、錄像、平面作品與藝術計畫的個展命名為「Kosmos」。但我們要如何理解...
威尼斯台灣館正式開展:鄭淑麗《3×3×6》,酷兒×駭客行動主義的解放實踐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預展正式開展,台灣館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推出鄭淑麗作品《3×3×...
寄情於逍遙山水之間,台北市立美術館「于彭:行者.天上.人間」
現正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呈現的「于彭:行者.天上.人間」,係自于彭在2014年逝世後著手籌備近五年的大型回顧展,由吳超然擔任...
文章導覽
1
2
3
4
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展演
訪談
ARTouch|Critic Tic-Tac-Toe
專欄
新聞
市場
藝博會
拍賣
人物
影音
小典藏
書店
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權聲明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