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導言:蘭千山館文物寄存事件之始仍未末, 讓博物館心臟更強健,更有靈魂。
10月28日,故宮發出聲明稿〈「蘭千山館」寄存文物不再續約?故宮提出五點說明〉。院方回應之內容,宛如提油救火,一時輿論嘩...
宋瓷美學 如是我聞:「謐院─宋瓷展」側記
近日在臺北文華東方酒店開展的「2022 ART FUSION 新融和藝術博覽會」,主辦方鑑於宋瓷在中國藝術史的美學高度,...
典藏古美術,掌握13關鍵字
您可曾好奇,古美術圈最關注的人事物是什麼?《典藏》多達362期,要從哪裡讀起? 慶祝《典藏》30週年,編輯部審視萬篇文章...
【古今之變/辯】回應「跳脫材料的水墨美學延續」
講「延續」水墨美學可能會產生追隨既有水墨美學的迷思和陷阱,好像要回到已知的水墨美學東方情境和效果中。當然,這種延續很容易...
【古今之變/辯】從許炯看中國美術史一百年來的詰問: 我們「過去」了嗎?
作為一個歷史學家,這也許是我的侷限,也是我的能力,往往在看一件單一事件時,拉大時間的軸距,所有的「發生」都有千絲萬縷的關...
【新刊】典藏卅年,回首前行
《典藏》自1992年10月成立創刊號,隨著社會時空變遷,2000 年4月分刊為《古美術》與《今藝術》兩本雜誌,各自側重於...
【古今之變/辯】「當代水墨」的「當代性」
何謂「當代水墨」?如果「當代水墨」是相對於「傳統水墨」而言,兩者間之異同何在?字面上看,兩者異在「當代」和「傳統」,同在...
【古今之變/辯】非關傳統與當代,展現時代態度的問題意識:典藏古今雜誌聯合座談
《典藏.今藝術&投資》與《典藏.古美術》於2022年9月2日舉辦了一場名為「古今之變/辯」的聯合專題線上座談,座談邀請了...
【古今之變/辯】從古代經典畫作看當今水墨名相的泥淖
去年秋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代表宋代水墨高峰的「鎮院國寶」三件名品展,期間看到許多幼小學童被領著進出展間,這些在兒時偶逢的勝...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古今之變/辯
2022年適值典藏成立30週年,古今分刊後,今次我們首度以聯合專題的模式進行規劃。除了共同舉辦了一場結合古今研究者與創作...
文章導覽
1
...
25
26
27
28
29
...
4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