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回望謐院,千載宋韻餘音不絕:後記「我聞—謐院宋瓷展」

回望謐院,千載宋韻餘音不絕:後記「我聞—謐院宋瓷展」

沉靜幽微的灰色調主視覺板牆,朱色的「我聞」隸書印文,及隨著角度乍現靈光的文字,引導出「謐院—宋瓷展」之精神內核。千載宋韻於壬寅歲末展出,2022年12月2日到4日雖僅短暫的三天,實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於近年略顯沈寂的古董文物圈注入活力,諸多愛好藝文及專業人士蒞臨親賞,引發熱烈討論迴響,餘音繞樑豈僅三日不絕矣,紛紛探問如此高檔展覽,其背後之實力藏家。
「謐院—宋瓷展」場景一隅。攝影/陳鵬至。

在理學的薰陶下,宋人的審美觀融合了儒釋道的素樸和內斂,尤以潔靜素雅的宋瓷,最能展現這種幽微內斂的美學觀。
宋人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的文化涵養。
主張虛靜、主敬的存養工夫,
靜則理明,敬則克己,向內推求,不尚虛飾,
正如宋瓷曖曖含光,有如芙蓉出水般的靜謐。
千載風華,一息相通,見器如對宋人。
身處眾聲喧嘩的當下,
這何嘗不是一種處世的價值觀。
眼觀鼻,鼻觀心—如是我聞

—策展人黃健亮

沉靜幽微的灰色調主視覺板牆,朱色的「我聞」隸書印文,及隨著角度乍現靈光的文字,引導出「謐院—宋瓷展」之精神內核。千載宋韻於壬寅歲末展出,2022年12月2日到4日雖僅短暫的三天,實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於近年略顯沈寂的古董文物圈注入活力,諸多愛好藝文及專業人士蒞臨親賞,引發熱烈討論迴響,餘音繞樑豈僅三日不絕矣,紛紛探問如此高檔展覽,其背後之實力藏家。

「謐院」,正如其名,內斂靜謐。謐院父子兩代,長期在華人世界與各大國際拍賣會中低調收藏,靜水流深,逾三十年的光陰倏忽,匯集成一批質量豐美的收藏,蓋以宋韻美學為中心,此回精選35件宋瓷,涵蓋花瓶、香爐、茶器、佛像四類,恰如其分地詮釋出花香、爐香、茶香、心香之美,成就「我聞」。謐院主人對宋瓷情有獨鍾,但他認為無需隨波逐流去追求藝術史傳說的五大名窯,而是應以宏觀的歷史與文化視野、藝術精神的美學高度,去理解品賞宋瓷。謐院主人表示:「宋代理學影響到社會各層面,在審美意識上追求內在的神理氣韻。宋代的藝術發展達到巔峰,陶瓷工藝進入高溫燒製的瓷器時代,每個窯口各有特色,相互輝映。宋瓷造形簡約,且多為單一色,但都各具特色,氣息高雅。」

「謐院—宋瓷展」擺置茶席,司茶人高翠霞Eva。攝影/陳鵬至。
謐院宋瓷展QRcode,附二段短影片及精彩圖片。

灰幽靜謐的展間,獨立展櫃設置如棋盤,簡潔現代的細高足角櫃造型,將文物高舉托出,宛如芙蓉出水挺立,四面透明玻璃構造出無死角的觀看,安好獨立地呈現在觀者眼前。沒有強眼炫目的聚焦光照,文物不再是高閃光芒的珠寶,貼近觀看,格物致知,每一件文物都具現出一方窯口的精微世界。

閒情信步此間,南北方各窯口兼具,充溢著民間活潑強韌的生命力。龍泉窯、湖田窯、建窯、吉州窯、邢窯、定窯、鈞窯、磁州窯、耀州窯、段店窯等各自精彩,蔚為大觀,然一息相通,曖曖內含光,見器如對古人。並透過簾幕後隔絕為獨立之茶席空間,佳人芳茗綻英華,一甌甘飲愜餘暇,於此場域滌煩洗塵,得自在清靜,抒懷忘憂。

展中時代最早者為唐代邢窯〈白釉盈字款淨瓶〉。邢窯是唐代著名的白瓷窯口,陸羽《茶經》有言:「邢窯類銀」、「邢窯類雪」,此淨瓶釉面細膩光滑,小口微撇,細長頸,腹部下收,造形罕見,形態端莊且秀美,或與後來的玉壺春瓶有一定的形制淵源。而,瓶底刻「盈」字款,一般認為與唐宮內「百寶大盈庫」有關,為其標記。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陸明華提出,據其研究《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唐中期或者中晚期內府設有皇帝私庫,名為「大盈庫」或「百寶大盈庫」,進貢白瓷上刻的「盈」字,應是以百寶大盈庫之『盈』字作為標記、專供天子享用的定燒器。

唐代邢窯〈白釉盈字款淨瓶〉及瓶底「盈」字。圖/謐院。

金代耀州窯〈月白釉玉壺春瓶〉,細長頸,直口略侈,垂腹,圈足底端內外斜削,器表通體施淺淡青釉,呈月白色,釉色晶瑩厚潤,可見細紋開片,色澤優美。金代耀州窯的月白釉,玉質感較強,傳世精品罕見。此瓶與北京海淀區金墓出土之耀州窯青瓷玉壺春相同,殊為難得。無獨有偶,上述二件文物皆著錄於2019年出版之《中國民間收藏陶瓷大系》。此書為中國大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乃首次系統著錄民間收藏古陶瓷精品之重量級套書寶典,依地域分為十二卷,其中「香港、澳門、臺灣卷」之臺灣篇僅錄選兩人藏品。臺灣藏家群體實力堅實,眾所皆知,從中精選已有相當難度,最終由曾名列全球百大藏家的曹興誠以及謐院主人藏品,雙人扛鼎競美,水準極高。

左:金代耀州窯〈月白釉玉壺春瓶〉。圖/謐院。
右:北宋越窯〈青釉印劃花嬰戲紋高足蓋盒〉。攝影/蔡永和。


見於重要著錄者還有,北宋白舍窯〈青白釉鏤空花紋香篆盤〉。此器扁圓呈盒 狀,蓋子鏤刻精細,中心為花朵圖案,四周密布小圓孔,釉色白中閃青,約燒造於香事興盛的北宋中晚期。古陶瓷專家劉濤曾過眼之,認為這件香器在名物學上具有探討意義,並將研究成果〈青白瓷香篆盤小記〉發表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物月刊》第428期,為歷代香器研究再添新頁。

北宋白舍窯〈青白釉鏤空花紋香篆盤〉。攝影/蔡永和。

除具重要著錄者,越窯、湖田窯、龍泉窯等多件精品吸睛。越窯瓷器胎質細膩、釉色溫潤,以青翠晶瑩名聞天下,唐代陸龜蒙讚譽:「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北宋越窯〈青釉印劃花嬰戲紋高足蓋盒〉,青釉光潤,刻畫嬰戲主題,畫面生動活潑,蓋面與蓋緣所飾之花卉、卷草紋,與青綠釉色相映襯。二胖孩戲玩蓮花間,神態各異,身姿活躍,輕鬆活潑,憨態可掬,生活意趣濃厚。

湖田窯為江西景德鎮古窯,於今日景德鎮東南竟成鄉湖田村,青白釉瓷器風靡一時。南宋湖田窯〈青白釉葫蘆式執壺〉,品相完好帶蓋,壺流細而長,整體光素、線條流暢、圓腹飽滿,釉面明澈麗潔,釉色青白素淡,並有著細紋開片,與人純淨典雅之感,且有著近似青白玉般光潔圓潤之質感。

左:南宋龍泉窯〈青釉瓜稜瓶〉。攝影/蔡永和。
右:南宋湖田窯〈青白釉葫蘆式執壺〉。攝影/蔡永和。


龍泉青瓷以中國浙江省龍泉市古代窯址為核心,鼎盛期於南宋。龍泉窯青瓷造形多樣,展中南宋〈青釉瓜稜瓶〉可為精品代表之一。此瓶撇口,長頸,長圓腹,身似棱瓜,口足外撇若瓣花,線條柔順,瓜瓣距離勻稱和諧,青釉泛灰,發色靜穆瑩潤,造型生動又不失沉靜優雅。

謐院主人的宋瓷珍藏中,來源有緒者尤以南宋龍泉窯〈青釉鬲式爐〉最受寶愛。本品為日本藤田美術館家族舊藏。藤田美術館於1954年落成,館藏主要為日本實業家藤田傳三郎男爵(1841-1912)與其長子藤田平太郎(1869-1940)、次子藤田德次郎(1880-1935)收藏之藝術珍品,館藏品中有9件被列為日本國寶,52件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產,為日本知名的文化機構。此青釉鬲式,為仿商周青銅鬲樣式,爐腹碩飽滿,下承三乳足,三足底端無釉,造形沉渾靜穆,青釉晶瑩潤澤,淡雅若露微透著粉紅光,予人敦厚可愛之感,為龍泉窯的上乘佳作。此爐為藤田家族自用器,配以金、銀、紫檀三種材質之爐蓋,或精雕細鏤、或質樸典雅,展現不同情趣風致,更見主人之用心,附上的原藤田家族二重供箱,亦表達出家族對此器的看重珍愛。

南宋龍泉窯〈青釉鬲式爐〉,日本藤田美術館家族舊藏。攝影/陳鵬至。

宋瓷的美好感受,宋人的審美品味,具體而微地在展場之色調運用、空間安排、特製展櫃、茶席布置等處,藏在每個細節,格外用心講究。對於藏品,謐院主人會親自研究、寫下內容等基本資料,他亦非獨藏供奉,他曾提及:「當捧著胎薄如紙的宋湖田窯青白釉蓮瓣紋鉢在手中緩緩流轉時,細膩溫潤的釉光讓浮躁的心情頓時就能安靜下來。」賞物器用,既可眼視釉色線條造形且親手感受那質感溫度,於遣繁忙生活之閒隙,滋潤性靈,得以安靜。不由得想到,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言:「我們只需要觀察一個收藏家怎麼把玩欣賞存放在玻璃櫃裡的物品就能明白。他端詳手中的物品,而目光像是能窺見它遙遠的過去,彷彿心馳神往。」悟於物,安寄身心,這是精神的桃花源,且讓我們回到開篇,黃健亮的策展論述,「身處眾聲喧嘩的當下,這何嘗不是一種處世的價值觀。眼觀鼻,鼻觀心—如是我聞。」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藍玉琦( 2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