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流光:八方藝術節的多元共融與黃意會的藝術行旅
2025年「八方藝術節」於5月24日正式揭幕,主場地設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由國美館、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壹元...
「學美.美學6.0」實踐校園五種創新場域 學習場景的再定義:打造共感、共創的教育現場
教育現場的挑戰與日俱增,從學生心理支持、特教需求,到108課綱帶來的跨域學習、創新課程,校園環境正扮演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
【第23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側記】 策展遷移中:在地與全球藝術實踐的再思考 「變動時代,我如何望向未來?— 兼談個人的臺灣經驗與觀察」
2025年「台新藝術獎」三大獎項得主於日前揭曉,並分別於前後展開「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邀請本屆評審團中的三位國際...
【專欄|與故事為伍的人】當了媽媽,開始學習當媽媽
什麼是「愛」、什麼是「陪伴」,有時不是口頭的言語訊息才叫做「愛」,行動的付出更是「愛」的具體展現,讓孩子可以理解這些親近...
舌尖上的故宮:故宮南院「呷飽未─故宮書畫裡的飲食」特展重點選介
今(2025)年6月到8月,故宮南院展出「呷飽未─故宮書畫裡的飲食」特展,專門介紹院藏書畫裡的吃吃喝喝。有生料,有熟食,...
以一層物理的皮膚打開城市的孔隙:與表層工作室、評審團主席楊家凱 談2025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
2025年,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舉辦的第12屆「X-site計畫」,由「表層工作室」(Studio Supe...
【專欄│跟著蹦豬泡泡法國圖書館】 從植物園到圖書館,消毒水味與人味——南特 / 傑克・德米圖書館
整個樓層望去,擺設樸素到有點單調。我挑了幾本圖畫書坐進小椅上翻讀,但是很難靜心,因為一進館便聞到濃濃的消毒水味。其實從館...
愛閱讀|兒童文學作為情感學習的場域《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學習情感嗎?》
當他到了可以閱讀的年紀時,別讓他錯過《愛麗絲漫遊奇境》、《原來如此的故事》和 米恩的作品等所帶來的喜悅與薰陶……去找一張...
【新刊】食在有味:藝術與文化的風味對談
開飯啦!揭開熱氣騰騰的鍋蓋,青菜蘿蔔、螃蟹龍蝦香氣撲鼻,今天吃什麼好料?仰之彌高的皇帝或藝術家,其實和我們有著一樣的口腹...
【第23屆台新藝術獎】藝術實踐作為存在的證明——聚焦第23屆台新藝術獎得主
第23屆台新藝術獎於5月24日揭曉,本次入圍名單包含7組視覺藝術、8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其中視覺藝術類入圍作品題材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