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結果: "蕭麗虹"

誰把年輕世代當韭菜?為何藝博會留不住藏家?
新世代藏家從收藏的「蜜月期」到「磨合期」的心境變化,這或許是當前每個國內藝博會與畫廊,都正在面臨的年輕藏家黏著度考驗。留...
ACC紐約執行長Judy Kim上任後首來台,維繫新冷戰時期的台美藝術交流網絡
作為亞洲與美國之間重要的文化藝術贊助機構,由洛克斐勒三世於1963年成立的亞洲文化協會(ACC),如今正在以全球的巡迴計...
空間檔案再探詢:「空間作為一種回應:1980後的臺灣經驗」講談側記
「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劃」是亞洲藝術文獻庫在臺所推動之研究計劃,以1980年代至21世紀初臺灣獨立藝術空間為對象,進行...
跨越百年的旅途:北美館新進典藏作品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於本(8)月13日起推出「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展出2015年至2022年間入藏作品近90...
北美館2022年度展覽預告:兩檔國際合作大展、前輩藝術家回顧與聚焦1980年代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今日(29)正式宣布2022年度重點計畫。十餘檔展覽囊括各個世代的藝術家個展、重量級國際合...
不應只是「閒置空間遺緒」的藝術村!—— TAV 20週年茶几漫談後記
臺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簡稱TAV)迎來了20週年,卻也敲響了「倒數計時兩年」的鐘聲...
看不見,不代表沒有: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理事長洪秉綺談「看不見的溫柔:2021藝術進駐聯盟年會暨工作坊」
從對內盤點檢討自身對他者的「看不見」出發,今年TASA年會拉出他者「看不見」的多重意涵,擴充實務操作的教戰守則。綜觀眼睛...
來去竹圍工作室住一晚
寶藏巖聚落是我與陳漢聲成立走路草農/藝團,在台北生活的第一站,而竹圍工作室則是台北生活的第二站,我在此之前,都是在高雄與...
Sometimes Concept Just Ain’t Enough──從北美館《儲回大地的藝術》看當代藝術的知識介入危機
一場儲回大地的「碳中和」當代藝術環保大戲,在荒腔走板的「先砍樹林再種樹苗」的計畫執行中,無情、赤裸且殘酷地揭露了,當代藝...
北美館雙年展作品涉砍伐外雙溪林地惹議,北市召開說明會澄清
2020台北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遭指控將完整健康的次生林砍伐乾淨,植入不適宜的樹種,質疑與北美館希望藉由植林固碳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