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許家維參展2018雪梨雙年展

許家維參展2018雪梨雙年展

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 Museum)現任策展人片岡真實(Mami Kataoka)於2016年即被公告,…
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 Museum)現任策展人片岡真實(Mami Kataoka)於2016年即被公告,將擔任2018年第21屆雪梨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的藝術總監,她也為該雙年展首位亞洲策展人。啟動聘任亞裔策展人,對雙年展而言具有象徵性的指標,意指過去澳洲所關注的藝術生產版圖開始移轉,相較過往對於當地殖民歷史經驗梳理,開始逐步將視角擴大至亞洲藝術的表現,雙年展冀望藉片岡的策展經驗及專業,能引導澳洲觀眾重新思考他們與亞太地區的關係。
本次展覽主題為「疊加:均衡與參與」(SUPERPOSITION: Equilibrium & Engagement),旨在探索在一個平衡狀態的多重觀點。策展理念指出:人們被不同層次且相互衝突的想法包圍著,不同的文化、自然宇宙觀念、政治意識形態等,在這樣多重思想疊加下產生的藝術,是本屆雙年展關注的重點。片岡也進一步闡釋「展覽包括對人類歷史的解讀,以及對藝術史和當代藝術的再定義。」
而台灣方面,許家維為本次受邀參展之藝術家,他在出席雪梨雙年展開幕後,馬上又要啟程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並在短暫返台期間接受「典藏.ARTouch」團隊專訪。
許家維的作品《廢墟情報局》劇照。(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七個展場串連,思索跨區域的多重性
2016年底,在片岡造訪台灣期間,參訪於TKG+的「現實秘境」一展,即看到許家維的作品,便進一步開始邀請他參與雪梨雙年展,而後在2017年的香港巴塞爾展會現場再次巧遇,並在前往新加坡駐村期間,陸續碰面就細節與空間安排洽談。許家維回憶片岡邀請他參展的過程,「她剛確定當上雙年展策展人不久後,便來詢問我參展的可能性與意願了。」
此次,許家維以《廢墟情報局》一作參展,作品設置於雙年展的主展場 ——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ustralia),且為一進入主展場的第一批作品之一,也凸顯其作品與片岡策展理念的呼應,和其作品之於此次展覽的標誌意義。
許家維也分享本展中令他印象深刻的其他作品,包括與他作品鄰近的尼可森(Tom Nicholson)的《Untitled Wall Drawing》,藝術家以鉛筆、英文正體書寫、記錄國際上每次邊界更動的事件,片岡認為這件作品和《廢墟情報局》都在處理邊界與事件曖昧性的探詢,故將兩件作品並置彼此呼應。另外安德魯(Brook Andrew)擺設文件裝置的展示櫃也令其印象深刻,藝術家委託同樣身為藝術家的製作者生產出具有高度創造性的物件。
許家維的作品《廢墟情報局》於雪梨雙年展現場。(藝術家提供)
另外,他也分享參與這次雪梨雙年展與其他國際雙年展經驗上的差異,包括藝術活動開幕等交際現場,澳洲式的西方思維較為顯著,較接近美國式處於擴張與開拓影響力的思維,相較歐洲跨種族的國際感,澳洲藝術界比較屬於純西方思考的社會,也較少其他種族共同的參與感,如開幕致詞現場,除藝術家之外,策展人片岡幾乎是現場唯一的亞裔人士。
展覽也串連包括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新南威爾斯美術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馬車創意空間(Carriageworks)、4A 亞洲當代藝術中心(4A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sian Art)、鸚鵡島(Cockatoo Island)、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澳洲藝術空間(Artspace)。他尤其推薦除了參觀藝術展會之外,鸚鵡島本身是個相當迷人的旅遊景點,此島遺留過去澳洲重要的造船產業遺跡,許多舊式的廠房、機械等工業革命風格的建築。而雪梨其他地區的建築風格則多為地理大發現後到包浩斯時期的建築表現,未見歐陸文藝復興、巴洛克等的歷史風格,相當具有其獨特的時代與歷史氛圍。
尼可森(Tom Nicholson)作品《Untitled Wall Drawing》。(許家維提供)
針對此次展覽的亞洲性如何被展現,許家維觀察到展覽選件中可以看到許多關於物質間平衡概念的作品,並參入中國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等元素運行、互補、平衡的概念。而在與片岡交流時,她也表示此次雙年展與去年所策劃的「Sunshower 東南亞現代美術展」是有延續意義的,許多田調訪查的藝術家無法被歸納到「Sunshower」展,便轉移到雪梨雙年展呈現,因為「Sunshower」展仍是針對東南亞社會議題,而雪梨雙年展則是更宏觀的針對整個亞洲性來書寫。
許家維在受訪的最末提及,相較歐陸相關雙年展高額的參觀費用,澳洲對於藝術展覽的私人贊助相對興盛,所有雙年展相關活動全部免費,進而指出台灣相關雙年展活動應該更擴大館際間的串連,或當代藝術應多與在地的典藏品有更多對話的機會,「台灣的雙年展應該拉出去,不要只在主辦場館,其實故宮、歷史博物館應該都有很多可以與當代藝術對話的可能,在雪梨雙年展有些作品是和當地的國寶、典藏品交流、合作,穿插在展覽之中,觀者在找尋這些作品的過程,亦會看到在地的典藏作品。」
安德魯(Brook Andrew)作品《Tombs of Thought II(Earth)》的創造性展示櫃。(許家維提供)
雪梨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
展期|2018.03.16-06.11
地點|雪梨歌劇院、新南威爾斯美術館、馬車創意空間、4A 亞洲當代藝術中心、鸚鵡島、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澳洲藝術空間
2018雪梨雙年展片岡真實(Mami Kataoka)在鸚鵡島上跟工作團隊及志工介紹整體計畫。(張曉華提供)
許家維於鸚鵡島參訪雪梨雙年展。(藝術家提供)
許家維的作品展出於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藝術家提供)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