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又一波民營美術館熱潮

又一波民營美術館熱潮

中國目前的民營美術館主要分為兩大類:企業支持的美術館和私人美術館,其中前者以泰康、華僑城美術館群和民生系列等影…
中國目前的民營美術館主要分為兩大類:企業支持的美術館和私人美術館,其中前者以泰康、華僑城美術館群和民生系列等影響最大,而館舍營運的持續性或成功與否,主要仍依靠企業贊助資金的雄厚、經營者的理想熱情與眼光高低程度等因素,特別是往往建立在中國自身條件下的藝術機制實驗,不一定能找到可對比的外國參照模式。然而,在這樣僅憑投資者的一時興起、缺乏穩定性的制度保障,是難以保證持續、有序且獨立的學術建設,OCAT研究中心學術總監董冰峰坦言,近十幾年的中國,藝術和資本的關係變化非常快,但這種發展都缺乏長期性的考量,「在這樣的條件下,美術館很難重視藝術文獻與研究的部門,因為一個研究架構都是長期規畫的,沒有相應的文獻材料積累和研究,幾乎不可能有什麼成果。」
美術館邀請顏磊為開館展公眾投票發起的公益活動「民間的力量發光體計畫」進行創作,作品將永久留存於美術館中。(攝影/高子衿)
除了資金來源的單一,美術館定位不清晰、沒有足夠的藏品與專業人才,又或是藏品品質參差不齊,也都是民營美術館存在的危機。然而,被視為中國最早的民營美術館先行者─成都上河美術館,成立於1998年,至今僅有17年的歷史,相較於紐約幾間國際知名的私人美術館,動輒80、90年歷史,的確還有漫漫征途可待體質調整。2007年起,中國民生銀行從組織藝術基金、贊助「藝術北京」再到捐助炎黃藝術館,以及建立民生藝術機構,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副館長郭曉彥指出,「雖然民營美術館確實存在危機,但這樣的發展也並不算盲目,真金白銀的投資肯定是有比較詳細的規畫的。」而這八年的實踐也使該藝術機構積累了許多經驗,更遑論已經成立12年的泰康空間,或是發展美術館群也已10年的華僑城集團,當中過程雖然跌宕起伏,但各家業已初步形成基於各自情況發展的模式,甚至獲得了學術聲譽。
OCAT研究中心外觀。
今藝術8月新刊發行,搶先試閱!
6月底,由中國民生銀行全額捐資建設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在798藝術區附近開館,成為迄今為止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民營美術館,而坐落於北京東四環華僑城的OCAT研究中心也正式向公眾開放,若再加上5月由中國嘉德創辦人、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私人捐贈給母校武漢大學的萬林藝術博物館開館,以及這個月8日,寧夏民生房地產公司「黃河藝匯」文化項目中最重要的設施─銀川當代美術館也要落成,單就這幾座引人注目的新設藝術機構,2015年即可堪稱中國民營美術館熱潮的又一波。
位於恒通國際創新園區內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攝影/高子衿)
高子衿( 9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