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極境微光:陳俊明的藝術旅程

極境微光:陳俊明的藝術旅程

「極境微光——陳俊明紀念回顧展」是陳俊明30年來創作生涯的完整集結與回顧。展覽位於北師美術館二三樓,以繪畫、文獻、裝置、錄像等多重方式,重現這位當代藝術家超前於社會的藝術語彙。
「極境微光——陳俊明紀念回顧展」展覽資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提供)
臺北連日陽光普照的熾熱天氣,卻在前往陳俊明回顧展的那天,一反常態的布滿陰霾,且飄著點點細雨,彷彿是替回顧展的主角感到不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主任陳俊明離世之後,由遺孀與學生在北師美術館為他籌辦回顧展,為他數十年來的創作生涯,留下一個完整的註腳。
展場一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提供)
回顧展將陳俊明的創作分為四大方向。策展人陳偉熙提到,這樣的分類也是陳俊明創作時的發展歷程。平面繪畫主要是陳俊明大學時期的創作,他的作品多半以線性的透視空間及色彩的彩度對補,營造出宛如超現實主義般的畫面。陳俊明的妻子連淑蕙提到,在他早期的創作當中,會特別加入螢光色來強調部分的畫面內容,使作品當中除了單純的顏色對比外,更帶有光線感,彷彿是從陰鬱混沌中透出的光芒。
陳俊明《毀滅、再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提供)
由於場地有限,因而陳俊明早期的作品展示並不太多,但即使是他大學時期的平面繪畫,也有風格上的轉換。連淑蕙提到他大學畢業後有一陣子因身體因素長居在陽明山上,此時的作品相較之前更顯晦澀,強烈的筆觸與描繪出模糊物體的剪影,從畫面當中,彷彿可以感受到他當時心境上的起伏,以及他細膩而敏感的心思。
負笈美國求學後,陳俊明的創作方式出現明顯的轉變,在全然陌生的環境與文化刺激下,他改以現成物為主的裝置藝術作為他創作的手法。他於1999年返臺後的個展中提到,「熵(Entropy)」是他的創作基本概念。原屬於熱力學或動力學計算逸散動能的專有名詞,成為他在探討人與社會之間的思考核心。他深知「平衡」才是宇宙中的自然定律,卻屢屢發現平衡的過程中受到重重阻力。這種「平衡」與「失衡」之間的拉扯,成為他在美國求學,及至回臺之後所著重表現的創作核心。
策展人利用北師美術館2樓與3樓的挑空空間,搭配當時拍攝的影像紀錄,以意象重現的方式處理陳俊明的翹翹板作品。(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提供)
這類作品最著名的,是他在回臺後所做的翹翹板裝置。超過一般人身材尺度的巨大翹翹板,在坐上去的時候已感費力,更不要說還有人分列兩端,要在巨大的翹翹板上取得相對平衡的狀態。此時陳俊明的作品,不僅從平面的創作轉變為裝置,更讓加入觀眾參與的概念,讓作品因人的互動而得以完整。當時世紀之交的臺灣,以這種方式處理作品的創作者尚屬少見,因而如前北美館館長黃海鳴即認為,陳俊明的作品一直是走在臺灣當代藝術的前端。
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展出的作品體量太過龐大,無從存放,因此當時的展品多半佚失,只有陳俊明參加光州三年展時特別製作的翹翹板,由光州美術館所收藏。因而陳偉熙在規劃展覽時,除了部分重製陳俊明早期的裝置藝術外,也用北師美術館2樓與3樓的挑空空間,搭配當時拍攝的影像紀錄,以意象重現的方式再現他這個時期的作品。
此外,展覽中也展示了他在紐約期間所拍攝的攝影作品與金屬版版畫。據連淑蕙提到,這些攝影作品是陳俊明自己沖洗,因此無論是相紙、曝光程度、藥水浸泡的時間都由他一手掌握。他的攝影作品一如他早期的平面創作,在冷調的內容中,仍可看到某種熠熠閃爍的靈光,這也可以呼應他後來在自述中所提到凝視(Stare at)而非觀看(look at)的藝術現狀,試圖在文化迥異的他鄉,重新找尋藝術發展的可能性。
陳俊明《穿流》展場照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提供)
在千禧年後,他著重探討所謂「In between」的概念,除了翹翹板系列的作品外,在展場2樓與3樓處也重製了他以這樣概念出發的裝置作品。而他也從原本只是在作品本身所呈現出概念或物質的「In between」,逐步擴展到作品與觀眾的「In between」。因而陳俊明在2002年於新樂園的個展「穿流(Floating)」當中,觀眾可以坐在投影螢幕中的鞦韆擺盪,當下觀眾的參與配合著由裝置與投影影像所構築出來的場域,預示陳俊明在其之後作品中觀眾介入的常態化。在這部分,陳偉熙將其歸類在跨域藝術的階段。
藝術跨域在實踐上並不新鮮,但面對經由專業分工而構成的現代社會,藝術創作者藉由標榜跨域,重新打破當代藝術因固化於體制而產生的沉痾。對陳俊明而言,打破既有藝術的藩籬,成為他必然且自然的路徑。因而他成立「水母漂集團」,在創作的想法與規模都逐步擴展。如2005年的《人類動物園》,將表演者與觀眾放在同樣的展覽空間當中,當乾冰產生的白霧氤氳在整個空間當中時,雖然觀眾並沒有真正參與,卻彷彿與作品合而為一。
陳俊明《Hold Down》劇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提供)
2010年的《Hold Down》則是更進一步,扶著光框的舞者在展覽的空間中與觀眾雜錯交會,甚至讓觀眾進入也鐵絲網製成的牢籠內,直接成為藝術創作的一部分。這種參與式的藝術表現,在現在已經稀鬆平常。但在當時這種跨域乃至於觀眾參與的藝術呈現,在臺灣仍不普及。對陳俊明而言,這樣的表現方式也不僅止於打破藩籬,而是想更進一步用這種積極的「探問」,將自己內心深處長年的掙扎與探索加以落實。
由於他後期的作品已加入大量的表演內容,陳偉熙挑選了幾個較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回顧展中以照片或影像等文件的方式呈現。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陳俊明將重心放在教學上,頗得校內學生愛戴。然而,尋常學生僅是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不見得有深入理解陳俊明過去的創作歷程與成果。藉由這次回顧展的呈現,許多校友與學生不僅得以藉此緬懷昔日與老師互動的回憶,也藉此一機會完整認識陳俊明的創作軌跡,帶給學生新的思考與刺激。這或許也是陳俊明留給校園的最珍貴的遺產。

極境微光——陳俊明紀念回顧展

展期:2020.07.18-2020.08.09
地點:北師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李孟學(Li Meng-Hsueh)( 91篇 )

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