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現代性與日治台灣藝術家的社會直面:張義雄的BL之戀、顏水龍的商業設計與洪瑞麟的礦工畫
談起台灣日治時期的藝術創作,在面對當時社會劇烈改變的一個世代,我們也試著用不一樣的途徑,在個人藝術風格的純粹分析之外,以...
乾隆傳授心法──如何整理成一個皇帝的樣子
乾隆皇帝除了以武功征戰邊疆擴張帝國的版圖,內廷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文物編目活動,亦是其欲達成的文化成就。通觀乾隆朝,從內廷文...
我是識字耕田夫:從「歲寒堂書畫印」出發,談近代篆刻家王禔的藝術人生
1951年王禔刻蘇軾詩句「我是識字耕田夫」,似對一生作了總結。此時王禔無論白文、朱文,各種表現形式的風格已然定型,在篆刻...
最早不一定最好:談文物保存,專訪臺南孔廟御匾修復師江武釗
對修復師來說,古今文物的特性相當類似,修復不只是存在幾百年前的古物,現代藝術品也同樣有作品的生命歷程。如何維持穩定的文物...
千文萬華,溢彩流光:說說瀋陽故宮藏的清宮漆器
清代漆器無論製作規模還是奢華程度,都遠遠超過了前朝。由於各種技法都已趨於成熟,所以大件漆器的數量增多,如瀋陽故宮的大政殿...
狂放不羈、怪異獨特:談香港藝術館展出的「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主要受明末清初徐渭、石濤、八大等個性派畫家的影響,多主張無法而法,強調自立門戶、表達自我。在繪畫題材上,則多...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戴黃色安全帽的外科醫生畫家黃慧明
第一次見到73歲的黃慧明外科醫師,是在他府前路的診所,知曉他不僅醫術高明,行醫之外,全心專注畫畫。同時,與許武勇醫師、陳...
乾隆宮裡看到的那些西洋潮服──從《職貢圖》談起
《職貢圖》為清宮在乾隆年間製作之大型民族圖誌,其主要特徵為以一男一女標示一文化體的新形式,且西洋成分比重提高,涉及清宮與...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嚎啕大哭的李石樵
曾在台灣多本雜誌擔任編輯的黃茜芳,以其過去記者見證的現場經歷,寫下其所親歷的台灣藝術小史。本篇以李石樵的哭泣談起,時間是...
再現主體:世界、地域及多元當代視野下的臺灣藝術史研究
從「東亞文化圈中的臺灣美術」、「庶民文化觀點的臺灣藝術史」、「職人觀點的臺灣藝術史」、「臺灣原住民聚落生活與建築文化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