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以吟遊的插畫讀透土地的淵博─專訪種籽設計的森林品牌工法
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提到,在與林務局合作前,其實種籽設計非常少與公部門合作,但確定與林務局合作的初始,她即是將林務局當一個...
別無選擇,本当に?─2020台北獎觀察
正如文章開頭伊索寓言的難題,此屆台北獎對於觀眾來說,目睹了以台灣藝術家感知,與形塑的經濟難題。
水的素描:從羅尼.霍恩的冰島到王綺穗的水滴
「客體導向本體論」將「物」置於「存在」的中心,每個物都是平等的,並沒有某樣東西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當代思想中,若從科學自然...
讓社區美術館化,李靜敏在桃園打造「襲園」清水模建築
藝術是最寶貴的資產,可以擺脫世間所有羈絆,是精神上的。就像取名為「襲園美術館」一樣,增添個人與社區的幸福愉悅感。
死於水中的亞洲女人:解讀藍可兒《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事件》的陰性觀點建構
不論是亞裔或美籍,事實上更能同理故事中的女性遭遇,而有近似於自身角色帶入的探索與想像。
(後)疫情時代新的近身關係,從「思辨之夜」看向全球未來
2021年,法國思辨之夜以「Proches 」(近身)為題,同時延續前幾屆思辨之夜的主題——2018年「讓想像力奪權」、...
台灣城市策展趨勢回探:以「南方以南」和「浪漫台三線」為例
當我們以城市策展趨勢重探以下兩檔展覽:2018年舉辦的「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和2019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或許可...
在南方,乘著生命與碎片啟航:「論述之後—在地書寫與平台實踐」論壇側記
台灣的當代藝術圈,近年吹起了一股「南方熱」。在當下對南方與藝術的熱度中,評論能扮演什麼積極的角色,進而去深化「南方」概念...
館藏周邊的誘惑:蒙娜麗莎走出羅浮宮,Uniqlo與羅浮宮聯名合作即將發售
藝術家與時尚精品品牌合作早已不是新鮮事,隨著科技變遷,美術館與博物館面對大眾也有了層出不窮的轉變,如UNIQLO宣布將於...
國際建築、地方特色與「誠品化」:反思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與地方圖書館熱
臺南新總圖可說是這波「誠品化」的公共圖書館裡一個集成之作,但要反思的是在這樣仕紳化的過程中,提升了城市容貌,但也同時排除...
文章導覽
1
...
26
27
28
29
30
...
4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