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策

【請問市長候選人4】用文化藝術節慶打造城市品牌:陳其邁對高雄未來藝文發展的5點回覆
今年台灣設計展在高雄,集結超過500位設計師參與,而「設計中島」總參觀人次突破600萬,寫下台灣設計展歷年最高紀錄,這樣...
臺北盆邊1993–1995:垃圾、噪音與地方美展實驗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在1990年代前半對於垃圾藝術的興趣,除了與當時作為顯學的環境意識相關,也關連到對於某種現實主義美學的擁...
【請問市長候選人3】不只失去想像力,更失去了形成文化公共場域的可能性:台中市未來文化政策地景觀察
2014年的台中市長大選時,我也寫過國、民兩黨的候選人藝文政策比較,八年兩屆市長任期過後的這次大選,我們看到的問題幾乎一...
文化治市淪為口號:請問2022首都三位市長候選人,「藝術文化政策」為何長期缺席?
2022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將於11月26日舉行,只剩下46天,但遍尋台北市「藝術文化」相關議題的討論卻少之又少。過去...
攝影與藝術出版如何落地:民間自起爐灶的教育行動
在獨立藝術出版的地景中,一本書的製作離不開自學與互相授受,人與人的關係常一環扣著一環、相互牽連。本文將聚焦在推動這三種藝...
北市音圖館不設明確預算、脫鉤統包改設計標
歷經4次流標的「台北市音樂與圖書中心」,於12日收件截止,共有6家建築師團隊遞件,正式告別流標噩夢,全案將於本(7)月2...
空總開發原地踏步:北市府咬緊土地回饋40%、文化部痛批不合宜
文化部認為北市府卻要求40%土地回饋,最後只會剩不到2公頃,不符合市場邏輯。若依據北市府所提的回饋要求,文化部無法完整實...
藝術山丘上的感知雲:林洲民未竟的北美館擴建夢
擁有全國性知名度的建築師林洲民,投入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案,這是他卸下台北市都發局長後第一個大型統包工程案,結果事與願違,...
【黃心蓉專欄】博物館的更新定義表決前夕的解讀與剖析
博物館畢竟不是真的被時間封印的場域,不管新定義通過與否,只有打開內在力量,證明自身價值,才能確保從現在到未來,社會大眾永...
環園空橋是特色,中山北路破口成敗筆:北美館擴建案,綠建築優等生郭英釗團隊怎麼輸了?
推動綠建築多年的郭英釗團隊,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案中列名第二,鎩羽而歸,外界頗為驚訝。郭英釗團隊提案結合文化、自然與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