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ARTouch》企劃編輯以及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近年嘗試以另類的協作者身分參與展覽製作。目前關注後媒介情境與資訊時代下的視覺文化、繪畫性以及抽象化命題,亦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方法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當生命給你無聊,把它mint成NFT:黃海欣「#stayathome」
此次黃海欣與SOYL合作於台北當代藝博會期間首次發表的NFT項目「#stayathome」,是透過以太坊最新的智能合約「...
藝術市場與液態愛情:台北當代與ART SG,是穩交或開放式關係?
藝術市場中的合作關係總令人與感情關係中的流動產生聯想。對於本地藝術從業者來說,或可趁著這個特別的契機,思考台北當代能如何...
繪畫的皮膜——黃冠鈞新作中的「中性」思想
整個展示從展覽規劃、空間展呈、作品命名,都帶著黃冠鈞創作中一種拒絕後設的「中性」精神,「中性」意在去除掉人對一切材質與觀...
當代藝術狂鴨症:年輕藝術家的困境與能動性
在當前當代藝術已成為了一個話語權力機制和資本市場相互賦權的意義體系,在官方機構、市場與學院三者中,唯獨學院的高教系統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