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筠
生生不息——與環境共榮的公共藝術,談水湳經貿園區公共藝術
水湳經貿園區位於臺中市西屯區及北屯區交界,原為臺中水湳機場範圍,總開發面積達254公頃,全區以「智慧、低碳、創新」為發展...
突破框架,搭建橋樑,查雯婷個展「十三生肖」
出生於中國,生長期間持續來往於海峽兩岸的查雯婷,目前就讀於日本東京的女子美術大學博士班。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她,除了在日本...
個體零件運作而生群體之美,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
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於2016年創辦,參與者以國家為單位,向全世界展出自身的文...
多元的創作活力,2023「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
本次璞玉獎獲獎作品,創作者使用了膠彩、油彩、水墨、複合媒材等各式各樣的媒材,表現出不同的特性、表現力及作品的質感。無論是...
愛麗絲.尼爾:靈魂採集者,典藏藝術講座側記
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1900-1984)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美國藝術家之一。在1940至50年代現代...
相遇的通道:洋藝術「際遇中的交融」中的東亞戰後藝術史
洋藝術最新聯展「際遇中的交融」從一貫地東亞戰後藝術史為出發點,集結不同的時空的藝術家,在相異的背景之下,尋找某些相似的概...
2023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疫後時代的紅點派對
年輕且充滿活力的藝博會品牌「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WHATZ藝博)今年已邁入第四屆,於5月26日至28...
熱帶世界裡的歡快與陰鬱 喬爾.梅斯勒創作中的創傷再現與變形
美國藝術家喬爾.梅斯勒(Joel Mesler)的創作以童年回憶為基礎,畫面流露的愉快氛圍與幽暗創傷之強烈對照,為其作品...
歡迎到大林蒲吃一盤蚵仔煎—曾彥婷談「咱的塑膠夢」計劃
藝術家曾彥婷於2020年發起創作計畫「咱的塑膠夢」,以田野調查及研究為方法,長時間在高雄大林蒲、鳳鼻頭和邦坑仔三個聚落踏...
藝術始終存在—與凱文.艾伯許對談加密藝術的價值體系
長期關注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的觀念藝術家凱文.艾伯許(Kevin Abosch)總是以開創性的見解及創作,呈現對於加密藝...
文章導覽
1
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