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學(Li Meng-Hsueh)
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
日本「騎龍觀音」到龍山寺「釋迦出山像」──近代日本與台灣佛教藝術
日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的「MOMAT收藏作品展」於5月23日開展,館方的官方帳號為推廣展覽,在臉書放了一張工作人員正在吊...
台灣藝術史的二二八切面
近年談到二二八的受難者,我們總會一再提起當時不幸遇難的陳澄波。但除了陳澄波之外,其他台灣藝術家又是如何面對時代的衝擊,反...
執子之手:台灣美術史中的「另一半」
日治時期的年輕藝術家負笈日本求學,開啟他們的藝術創作生涯。然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娶妻生子,展開為人父、為人夫的生命歷程。在...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睽違五年展出,《喪亂帖》登錄為日本國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寫盡繁華─晚明文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特展自本(2)月8日起,換檔展出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至3月21日...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
過往媒體根據李梅樹以米開朗基羅興建聖彼得大教堂的信念,稱三峽祖師廟為「東方藝術殿堂」,但若放在台灣藝術史的脈絡底下,祖師...
「三兔共耳」的神祕圖像
在諸多兔子的圖像當中,有個圖像東西方皆有,其圖像巧思令人稱絕,但卻難以考據起源與內涵。這個特殊的圖像即是「三兔共耳」:三...
藝術的電影性、對話與實踐: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下)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於2022年12月17、18日各舉辦兩場論壇。18日的論壇為「以電影之名?動態影像...
疫後變革與新的前景:藝術銀行「櫥窗計畫」與未來策略
今年8月起,藝術銀行於其所在大樓外的櫥窗,進行長逾半年、四個檔期的展覽。透過今年開始的「藝術櫥窗」展覽計畫,帶出藝術銀行...
觀世音或瑪利亞?日本基督教文物背後的文化交流史
當時的日本基督徒會供奉福建德化製作的白瓷觀音像,當成聖母瑪利亞來祭拜。後世研究者將這種觀音像稱之為「瑪利亞觀音」(マリア...
書法如何當代:當代策展的介入與傳統的對望
今年度桃園市立美術館「策展徵件」獲選之「當態度變為尺牘?書寫─往返─語境─性別─迷因」分別於11月5日及12月3日規劃了...
文章導覽
1
2
3
...
9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