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YU

263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你的教養不是我的教養,學院的藝術養成之術
Z世代年輕創作者的藝術圈生存遊戲,也許在學院時就已經展開,求學之路彷彿是一關關成為「藝術家」的淘汰關卡,除了要適應不同學...
假如藝術家是一隻海燕:黃奕捷、廖烜榛「燕子洞」的造景術
藝術家為何在原有的人權地景上進行一個龐大的造屋工程?又何以在藝術季之後、行動之後以搭建影像裝置形式置回到白盒子空間?本文...
藝術作為一種交換:蔡咅璟個展「三羽」
為什麼是鳥呢?蔡咅璟笑說,鳥類無法控制自己大小便的這件事非常吸引他。因為鳥類腸胃構造非常單純簡單,牠們會四處吃植物的果實...
破除藝文工作者低薪難關,藝創工會三大訴求呼籲政策改革
經過2020到2022年至少三波的疫情衝擊,台灣藝文產業在受僱人員薪資與人員人數都受到打擊而大量萎縮。近日隨著疫情狀況逐...
當展覽成為一首琅琅上口的歌:C-LAB「限動進行曲」策展人黃彥穎,談孩童觀展動機的再創造
黃彥穎很希望能夠將觀看展覽這個限縮在藝術圈的習慣,擴大到讓一般孩童都能擁有習慣看展覽的身體,「如果我策劃展覽是可以創造出...
被蒙上反猶太主義色彩?卡塞爾文件展的種族爭議持續延燒
印尼藝術團體Taring Padi的壁畫作品《人民的正義》(People’s Justice),被以色列和德國政府譴責為...
空總開發原地踏步:北市府咬緊土地回饋40%、文化部痛批不合宜
文化部認為北市府卻要求40%土地回饋,最後只會剩不到2公頃,不符合市場邏輯。若依據北市府所提的回饋要求,文化部無法完整實...
黃國才的流亡日誌(台灣新番連載):「我在哪,香港就在哪。」
來到台灣的香港人,多數是白領階級,在外觀上他們看起來完全不像既定印象的「難民」,但黃國才表示,許多香港人的心裡都有著離鄉...
尼古拉斯.帕蒂: 藝術的本質,當詩意而開放
我覺得世界本身就是如此,存在各種各樣的元素,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這也是我通常會讓作品名保持相當程度開放性的原因。我希望...
年度「當代性」的再偵測:第20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幕後
決選團團主席鄭慧華表示,今年也是台新獎邁入第20年,她也看著這個藝術獎項從創立到此刻,見證台灣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發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