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YU
262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鄭淑麗攜手失聲祭:以訊號實驗打開聲音政治——記C-LAB「SIGNAL+」無線電藝術工作營
尤其當代藝術的創作領域,臺灣的藝術家們也鮮少以這類型的技術來進行創作。而這也是藝術家鄭淑麗「SIGNAL+ 」的發起原因...
展覽之前,一群藝術家的生成:探訪2025北藝大美術系開放工作室
我造訪的時刻,正是藝術家們的創作期,與其說是參觀,更像是走入他們的生活圈中,聽藝術家講解作品、被介紹工作室的種種。對比在...
美術館裡的小吃店:黃麗音「Lili Deli 麗麗食品」透過現成物景觀反思消費產業鏈
黃麗音所使用的現成物,往往來自她生活周遭,如小吃攤的桌椅、櫻桃、魚骨、包裝紙、後照鏡、玻璃泡泡、購物車等,這些散見於生活...
數位與實體的交會,藝術拓展社群與展演的可能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
回顧第一年的「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其不僅推動展演的發生,更關注數位時代下技術如何介入藝術,並回應社會與生活的各層面。線...
在現實空間打造出的數位世界:森美術館「機器之愛:電子遊戲、人工智慧與當代藝術」
宏觀命題以展覽的副標將討論聚焦至「電子遊戲、人工智慧與當代藝術」三者間,策展團隊將十二位/組藝術家並置,不只看他們如何運...
國美館積極佈局國際,館長陳貺怡強調「為進入全球藝術發展脈絡,臺灣藝術史不應只由本國人來書寫!」
陳貺怡強調,「臺灣藝術史不應只由本國人來書寫,要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還應該邀請來自其他國家的研究者共同參與,讓臺灣藝...
迎接「福爾摩沙時代」: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近現代臺灣美術經典作品亮相
臺南市美術館2館,於今日開展「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出多件國寶和重要古物。此展同時也宣告「臺南國家...
從文學與電影取徑,並重新對焦典藏品: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公布主題與藝術家名單
臺灣錯綜交織的歷史——從殖民統治、認同掙扎到政治更迭——形塑了這次雙年展的背景。「地平線上的低吟」挖掘「思慕」的本質及其...
【文化預算追蹤】要捍衛文化預算,是否已創建有效的政策影響力評估?——專訪文化政策學者劉俊裕
長遠來看,文化部的預算該怎麼編列、如何審議,攸關於我們對於文化政策目標的想像,這其中亦包含如何評估每一個政策是否有具備接...
富邦美術館年度鉅獻!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斯・布爾喬亞首次登台,多件經典作品一次看!
以巨型蜘蛛雕塑聞名的藝術家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在台灣的首次個展「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
文章導覽
1
2
3
...
2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