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1218

785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香港安全口畫廊創辦人陶心書醫療慈善義賣會
「每一個出口都是另一個地方的入口。」這是安全口畫廊陶心書(Anthony Tao)先生的名言。他的故事,跟許多有情懷的畫...
臺博館常設展「浮生臺灣」:多方凝視匯聚而成的最終軌跡
2021年二月底,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樓展場的常設展換展後盛大開幕,並且是近7、8年來,繼三樓的「發現臺灣」以及地下室的「臺...
【文化場館安全專題】重視美感就是忽視安全?是個假議題:從「消消防災」談安全知識的轉譯手段
美感」、「設計」、「質感」被轉化為一種為了讓民眾有感改造的手段,卻忽視公共運輸最該重視的核心精神─「安全」問題。然而「美...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轉渡間
移動性是任何人事物的命脈要旨。時間和空間都因移動性而有了能量。因為不停的移動,身體內外也穿梭著各種移動的任務,並被賦予各...
藝術與科學合作中的科學家多樣性
「藝術家」與「科學家」作為「人」而產生的各種區別,是會產生各種「藝術與科學的合作」的歧異,而這些歧異的網絡關係、前因後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國際巡迴首站在台灣:利用線材做出你沒看過的世界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自5月1日開始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展覽由森美術館館長片岡真實(Mami Kataoka)所策畫...
藝術軟硬體逐漸到位,是打造藝術產業火車頭的時候了!
藝文硬體設備的到位,意味著台北藝文生態的多元提升。這樣的景況,除了振奮人心之外,可望回饋已經在原地踏步20餘年、被邊緣化...
北美館雙年展作品涉砍伐外雙溪林地惹議,北市召開說明會澄清
2020台北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遭指控將完整健康的次生林砍伐乾淨,植入不適宜的樹種,質疑與北美館希望藉由植林固碳的目...
【高森信男專欄】特展熱:關於那些年的擁擠記憶與特展所能引起的ak-tsak討論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台灣仰賴故宮的「國寶」進行許多具備對價關係的交換展,也是一種國際文化外交戰場競逐的成果。
藝創工會第七屆理監事改選,新任理事長由杜珮詩擔任
長期關注台灣藝文工作者工作權益的「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近日進行理監事改選,理事長由藝術家杜珮詩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