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軟硬體逐漸到位,是打造藝術產業火車頭的時候了!

藝術軟硬體逐漸到位,是打造藝術產業火車頭的時候了!

藝文硬體設備的到位,意味著台北藝文生態的多元提升。這樣的景況,除了振奮人心之外,可望回饋已經在原地踏步20餘年、被邊緣化危機所困的台灣藝術產業。

首善之區的台北,越來越豐富,為台灣藝術產業再起,帶來契機,令人雀躍不已。

疫情之前,大家可以密集出國看藝術,當飛抵尼德蘭阿姆斯特丹,必須拜會當地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外加音效設計一流的阿姆斯特丹音樂廳(Concertgebouw),形成偌大藝術聚落,觀光客接踵佇足。

行腳德國慕尼黑也是一樣,從德國慕尼黑市新舊繪畫陳列館(Neue Pinakothek & Alte Pinakothek)、慕尼黑設計博物館(Die Neue Sammlung),外加埃及藝術博物館(Agyptisches Museum),也是讓人留連忘返。

這樣的情況,在法國巴黎維萊特公園(Paris-Parc de la Villette)、美國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區(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美國伊利諾州千禧公園(Millennium Park)等,藝術的集市效應,都讓人驚嘆萬分。

回頭看看台北的發展,近年以邁向國際化大都市追趕看齊,也是讓人驚喜連連。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林軒朗,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首先,2000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將在6月完工,進入一年的試營運。由美國建築師事務所(RUR Architecture)操刀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群進入工程尾聲,依序開張啓用。更令人欣喜的是台北市音樂圖書館,將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台北市國樂團(TCO)及台北市立圖書館興建新家,使用的基地,是美國在台協會(AIT)舊址,讓夾帶書香的音符飛掦。讓創團50年的北市交,昂首挺胸迎嶄新未來。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庫房新建案獲選方案,模擬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千禧年台北市大美術館擴建計劃,足足磋跎了20年,目前繼建築師張樞贏得北美館典藏庫房興建案後,聚集花博公園的相同地點,可望以「保留公園綠地、地下化開發」打造新館,即將進入發包階段,1983 年成立至今已滿37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總算可以増加新空間,迎接瞬息萬變的藝術新未來。

加上閉門整建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精雕細琢後,終將對外開放。而列入整修的故宮博物院北院館舍,在假以時日之後,會有更清新面貌呈現。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打造的富邦美術館,也在工程推進中,2023年啓用在即,公私立藝術硬體,百花齊放,倍受期待。

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示意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北本來就是中央政府所在的首善之區,這些藝文硬體設備的到位,意味著台北藝文生態的多元提升。這樣的景況,除了振奮人心之外,可望回饋已經在原地踏步20餘年、被邊緣化危機所困的台灣藝術產業。

是的,以目前發展來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是到了該回頭盤點台灣藝術產業生態,對症下藥的時候了。

延續兩年以來的藝術稅賦改善工程,目前以修改文化獎助條例,讓設籍在台灣的藝術產業界的第一市場業者(即畫廊與藝術博覽會)可以減免5%的營業稅,而第二藝術市場的拍賣公司,也拜了就源扣繳、分離課稅之賜,朝向與所得稅脫勾,把交易稅賦規範在1.2%之間(即拍賣淨利以6%乘以20計算稅額),介於香港的0.5%與中國大陸的3%之間,甚具競爭力,前景看好。台灣的藝術稅賦檢討,持續朝向減免方向前進,藝術生態又在向上掦升好轉的前進路徑上,國際畫廊的進駐,國際拍賣公司的回心轉意,彷彿有了新可能。

在台北發展藝術園區,興建符合國際畫廊與拍賣公司合用的當代建築,刻不容緩。

如果香港有高端藝術產業密集的畢打行(Pedder Building)、H Queen 大樓,台北市有那些建築符合產業特性,值得朝野用心思考。畢竟,我們如果希望國際藝術產業界的高端人才,到台灣來發展,總是要給人有落腳的地方。

藝術稅改,是台灣朝野誠意的展現,只是起步,其他的軟、硬體配套措施,才是重點,需要大家從長計議。

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提供)

近日,空總舊址的再利用又吵翻天,這座位於台北市蛋黃精華區、幅員達7萬平方公尺的寶地,已經有2/3被劃歸為「不義遺址」與歷史建築,必須嚴格保留,但其他的1/3後段基地,可以拆除新建。如果文化部可以協調台北市政府,透過都市計劃的妥善規劃,以容積移轉方式,集中興建一座符合國際藝術市場需求的現代化前衞大樓,必能解藝術產業復甦的燃眉之急。

基於國際都會大城市發展的經驗,台北市需要都市之肺的綠地藍天,空總舊址因為有古蹟與歷史建築,正好可以保持最低限度開發,廣植樹木花草,成為繼大安森林公園之後,另一處民眾休憩空間。

然而,基於和台北市區內藝術館舍與機構的集市效果,可以利用空總後段舊址,打造藝術產業與畫廊產業所需的當代化空間,扮演藝術創滙火車頭,以及帶著其他消費市場效益,共同把國際拍賣公司、國際畫廊與國際藝博會展公司,逐一邀攬入內,再現1990年代台灣藝術產業活絡盛況,替代或媲美香港、上海與新加坡的風華,想必是現階段的重要課題,更是迎接疫情再起的全民之福。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