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1218

785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畫是有形詩:《早春圖》創作思想與畫屏延伸的可能(上)
《早春圖》無疑是一件布局完備的全景山水,將五代以來的山勢渾厚,以兼具高遠、深遠、平遠的主觀摶合,化作悠然緜遠的自然畫意。...
台灣美術史幻之名作,黃土水《甘露水》重見天日
1921年,黃土水以大理石雕刻的《甘露水》,暨《蕃童》後二度入選帝展。2021年9月6日,塵封近半世紀的《甘露水》終於重...
向南方學習:閱讀《東南亞:策展空間》
《東南亞:策展空間》中文版出版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將東南亞區域作為台灣當代藝術與策展的一面鏡子。向南方學習,更可看見自己,...
線上/下的邊境遊戲:臺灣與拉丁美洲街頭藝術交流計畫
寶藏巖從過去至今,因為其邊陲性,經常是塗鴉客選擇創作的場域,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便試圖將此處長期累積的特色與歷史,與...
延燒博館界,大英博物館推出館藏浮世繪NFT販售
在拍賣市場投入NFT藝術作品風潮後,博物館界也開始跟進。日前大英博物館宣布將與法國新創公司LaCollection合作,...
默與神遇:再訪范寬故里的新發現
范寬,這位出身華原的山中隱士,以他獨到的自然觀察力,創造了令人無比震撼的恢弘巨障。密密點畫的筆觸,彷彿撲天蓋地的雨點。那...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1:垢─覆蓋式的地界佔領
描繪客體的肖像化,使再現的景物既是風景,也成了靜物。傳統的肖像、風景、靜物三類繪畫主題,在當代已成為彼此之間的注腳。「迷...
故宮「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特展,睽違十年再度聚首
10月6日至11月16日,在故宮北部院區即將進行整修工程前,規劃推出「鎮院國寶」重磅特展,距離前次「國寶總動員」(201...
轉吧,轉啊,五彩的膚色陀螺:從致穎「總是春光乍現」談演算法下的偏見
「總是春光乍現」展覽中,致穎首先以疫情間歧視亞裔的字眼「功夫流感」做為進入展示的開場。試圖讓台灣觀眾對於「種族」與「歧視...
【二次美術館時代專題】北美館擴建案花落誰家?本地建築菁英當仁不讓
北美館一直是台灣藝術推動的火車頭,再次引領台灣第二次美術館革命,義無反顧,角色也相對吃重。38年後誰來接棒,拉出另一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