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1218

785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一塊石碑、三種歷史:《昇仙太子碑》折射的武周朝政治、文字與書法
《昇仙太子碑》位於河南省緱山,在連接神都洛陽和中嶽嵩山的道上。這塊碑設立於武周聖曆二年(699),一直是嵩山行旅以及考古...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2:幻─有根與無根之景
原風景,是地景的一種幻肢(phantom limb)。人在不知不覺的真實風景中,都有可能找到一個原風景的入口,雖驚鴻一瞥...
瘟疫的啟示─從疾病看藝術與身心的連結
疾病在破壞之後,必有啟示。過去一個世紀這幾個傳染疾病,西班牙流感對我來講,要提醒我們的是「和解」。1980年代出現的HI...
蒐藏「斯卡羅」:李仙得與滿三德在臺蒐藏的博物學與民族學標本
公視連續劇《斯卡羅》的轟動播出,讓李仙得這個名字在一百多年後突然一夜成名,在這熱潮當中,似乎唯獨李仙得在1869-70年...
【美術館專業專題】排「檔期」是門藝術:口頭的互信VS冰冷的合約
排特展檔期是門藝術,中大型博物館美術館由於展廳多,一年得辦幾十檔展。美術館在排展時既要單獨思考展覽本身,也要宏觀檢視展覽...
【臺漫現場專欄】臺灣影視劇本的秘密武器─談臺漫改編電視劇的近況
「為何臺灣沒有魷魚遊戲?」其實可能已經有更勝魷魚遊戲的故事,只是還沉在臺漫的大海之中。政府是否除了補助以外,有其它策略與...
【美術館專業專題】美術館自製、諮詢委員、審議、策展多重概念混用的燒夷彈—機構法制的「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釐清
藝術界面對爭議事件將「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混為一談,在議題上或而滑坡,或而偷換概念,實在需要藉由當前的案例再次釐清。
故宮伊斯蘭印象特展,讓觀眾感受異國風情
國立故宮博物院「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特展。15世紀明代的鄭和率領船隊出發,7次橫渡南海、印度洋,曾經抵達「天...
後花蓮八景:從藝術之眼看見不一樣的花蓮
第一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希望藉由在地藝術家的眼光,重新看待花蓮的大山大水,建立花蓮獨有的山水美學,並反...
【專題】「專業」待尋中的美術館:展覽檔期與合約的合理機制
「合約」或是「契約」是指雙方當事人基於意思表示合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合致」可以延伸解釋為「共識」。思考更細緻合理的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