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omonthly

138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觀眾是我們美術館運營的首要考量」 專訪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館長齊亞拉.芭利希
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自2019年12月上任的現任館長齊亞拉.芭利希,出生於羅馬,兼具藝術史家和策展人雙重背景,策展和機構行...
公共藝術還可以有什麼可能性? 「我們在家」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創造新典範
臺北市最大社宅「廣慈」,跳脫傳統公共藝術框架,透過「我們在家」計畫五年的深耕,將藝術深度融入社區日常。近日舉辦成果展,讓...
將水泥「穀倉」化為極簡、觀念和幾何抽象的藝術殿堂:專訪法國收藏家畢拉弘夫婦
法蘭索瓦絲和讓–菲利普.畢拉弘在法國當代藝術界頗具聲望,夫婦倆近50年所積累建立,以極簡、觀念和幾何抽象為主軸的收藏體系...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世界
隨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至截稿日前,綜觀2025年度全球各大美術館所公布的展覽資料,可見幾個趨勢浮現:橫跨19世紀至當代之...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雙年展
在號稱「雙年展年」的2024年後, 2025年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雙年展,本文盤點了17檔雙年展,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是有許多...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臺灣
本文彙整了2025年全臺美術館與藝文機構的展覽計畫,包括聚焦於不同年代的臺灣藝術家之回顧、臺灣及全球現當代藝術,多元觀點...
永恆凝滯與不斷運動的碰撞——專訪雕塑藝術家王尋
大河美術於2024年12月14日至2025年2月15日舉辦「王尋雕塑展——導演型的雕塑家,動態間的捕捉手」,以王尋的生命...
為了看作品而登上的列車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得主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文化部公共藝術獎每兩年舉辦一次,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憑藉「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榮獲「卓越獎」與「興辦機關優良...
一粒微塵,如三千大千世界: 「無.界.藝.境」鄭月妹科技水墨互動藝術展
透過科技,藝術能夠展現更多層次的物件與景象,進一步改變人們對空間與存在的理解。臺灣藝術家鄭月妹與波翼藝術、佐臻三方攜手合...
陶之木、陶之岩、陶之花,以陶藝趨近自然的真實樣貌—「陶的博物誌:杉浦康益2024十週年雙個展」
日本陶藝家杉浦康益出生於東京,1975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的陶藝科系。1984年搬到神奈川縣並建立工作室,開始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