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本刊資料室)2018年11月中旬,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院長陳其南在立法院表示為進行「新故宮計畫」,故宮北院預計自2020年局部或全面閉館整修,並將部分文物遷至南院陳列。此移展之舉為故宮1965年台北復院後首見,又因適逢縣市長選舉,媒體在解讀上多少帶有政治聯想。不過博物館因為功能增加、典藏品成長、設備汰換等事由,的確偶有大興土木之需。姑且不提藍綠政客、選民對故宮的各自期待,究竟在專業上,博物館閉館或移展的實質考量為何?故宮在推動「新故宮計畫」時,除了硬體的改頭換面之外,又有什麼應該關注之處?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立法院表示為進行「新故宮計畫」。(本刊資料室)博物館是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也多為旅遊指南上名列前茅的必訪之地,擴建整修無論對觀眾服務或地方經濟,都會造成很大衝擊,不是等閒之事,所以在擘劃時,一般都以減少干擾的局部開放為首選。如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在2017年宣布的十年規畫,就是在不影響參觀品質的前提下,採逐間展廳關閉的方式施行。又如喧騰十年的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翻修,雖然全館外牆都在鷹架覆蓋之下,但館方還是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