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愛閱讀|《 粘巴達假日學校》童年遊戲三大核心 大自然的陶冶、台灣文化的復育以及生命力教育

愛閱讀|《 粘巴達假日學校》童年遊戲三大核心 大自然的陶冶、台灣文化的復育以及生命力教育

「玩是孩子的生命」,從孩子天生的「好奇」、「勇氣」、「沒有框框」出發,只要感受到樂趣,孩子就會充滿動力,而這種內在動力可以突破很多生命難關並且自我療癒。

我不小心當了幼教老師以後,因為帶小孩直接從自己的童年經驗開始,赫然發現台灣一九七○年代的遊戲文化至少有十六大範疇──

●  大地遊戲:過五關、救兵、佔柱子、佔國王

●  跟火玩:生火、烤蛋、野炊烤番薯、冶鐵

●  跟水玩:潑水大戰、游泳、在溪或海裡玩

●  跟土玩:玩沙池、扮家家酒、玩泥巴大戰

●  跟動物玩:抓青蛙、灌蟋蟀、養毛毛蟲

●  跟植物玩:做竹槍、爬樹、樹葉偶

●  DIY:木刀、竹劍、弓、存錢筒

●  民俗技藝:打陀螺、放風箏、布袋戲、扯鈴、踩高蹺

●  節慶:過年、元宵節玩煙火、清明節吃潤餅、端午節縫香包

●  𥴊仔店:橡皮筋、尪仔標、彈珠、鬥片

●  烹飪:炸薯條、煎蛋、煮白米飯、煮石頭湯、煮乾麵、煎大阪燒、烤麵包

●  劇場: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荊軻刺秦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原始人烏嘎嘎、童年寶馬、獵野豬

●  各種自我發明:鬥雞仔、大臉盆划船、布袋蓮外星人、拿推車當划船

●  挑戰與冒險:在溪海玩、田野探險

●  運動競技:相撲比賽、童年高爾夫、拔河、邊吃香蕉越野賽

●  童謠與童年生命故事:放雞鴨、點仔點叮噹、雞啊雞、丟丟銅和追火車拔甘蔗

從中可看見假日學校課程三大核心元素:大自然的陶冶、台灣文化的復育,以及生命力教育。

大自然的陶冶

假日學校的課程充滿自然元素,和「火」、「水」、「土」、「動物」與「植物」玩。

「人飼人,一支骨;天飼人肥朒朒」,假日學校用空間環境來帶孩子,充滿自然的環境是課程之所以能夠進行的主因,若抽掉這些空間要素,很大一部分的課程將無法進行,這些課程也難以在一般學校完全還原。

舉例來說,童年廣場有土丘和沙池讓孩子任意挖,各式各樣的原生或移植樹木讓孩子爬樹、蓋樹屋,生火區能夠生火野炊,空間視線讓老師能夠注意安全又不會影響鄰居。

另一方面,自然元素具有世界共通性,假日學校的課程不會因為移到非洲或歐洲就無法進行,也因為世界共通性,內建自然元素的遊戲很容易被接受、獲得認同,箇中隱含著人類與地球和大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台灣文化的復育

大埕遊戲、DIY、民俗技藝、節慶主題、𥴊仔店主題、烹飪、童謠與童年生命故事這些課程,首先是對傳統文化的重新框釋。過年或節慶時親友齊聚一堂是一種「共同的快樂」,就像世界杯足球賽大家齊聚酒吧為支持隊伍加油、歡呼一樣。

再者,這類課程提供了充滿價值的台式教養觀。昔日農業社會有很多很棒的教養觀,俗諺如「拍虎掠賊也著親兄弟」、「一人食一半,感情卡袂散」就看得到台灣人的幽默與樂觀。我從生命經驗出發,連結這些台式教養觀和教學經驗,並在假日學校中實踐。

第三是母語和文化的連結。台語童謠和家族長輩的故事能讓孩子看見不同的童年樣貌和生命的能耐,不僅開闊生命視野,也串起了家族情感、文化的認同和連結。唯有認同自己的文化,才能對自己的文化產生使命感,而有使命感才能激發潛能,傳承與創新我們的文化。

生命力教育

戲劇、自我發明、挑戰冒險、運動競技等等,都屬於生命力的教育。

首先,「玩是孩子的生命」,從孩子天生的「好奇」、「勇氣」、「沒有框框」出發,只要感受到樂趣,孩子就會充滿動力,而這種內在動力可以突破很多生命難關並且自我療癒。再來,重視孩子自身的感受,讓孩子發展生命的本能。保留孩子對身體的感受,天氣熱就脫衣服、打赤膊,渴了能大口喝水、感受暢快,而不是因為大人吩咐喝水才喝、叫吃飯才吃。

孩子的感受源自旺盛的生命力,這些生命力會推動他們向外不斷學習和探索,隨之迸發各種創造力。而能夠看見自己感受,才有可能看見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學會尊重。

第三是強健心靈與體魄。健康的身體帶來更健康的心靈,充滿生命力的外在展現就是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當孩子在大自然和各種遊戲中讓身體與心靈愈來愈強壯,就不會畏苦怕難,面對酷熱、寒冷等各種狀況也不會輕易退縮,而是懂得照顧自己、突破困境,生命因此更加強韌。

推薦閱讀

大樹、土埕、池塘和蟲魚鳥獸,
在竹北溝貝童年廣場玩出蓬勃的生命力!
.
榮獲國際遊戲協會(IPA,International Play Association)
二○二三年「世界兒童遊戲貢獻獎」殊榮!

.
粘巴達假日學校是一所致力帶給孩子快樂童年的非典型學校。
學校裡有大樹、有土埕、有動物、有池塘、炊煙裊裊,是一間鼓勵孩子自由玩耍,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敞開大門的學校。

落腳竹北溝貝的童年廣場占地一千三百坪,從泥土大埕、四座茅草屋、十七座樹屋、玉米迷宮、大沙池、吊床區、天空步道、竹子溜滑梯與盪鞦韆,到創作桌、生火區、香蕉園與西瓜田、養狗養鴨養魚、環保廁所……是粘巴達校長與老師們全力復育台灣遊戲文化的「童年夢想國」大本營。

粘巴達校長主張,在田野玩耍最能培養兒童生命力和第一手經驗,想恢復孩子生機盎然的生命力,想讓孩子依照自身感官需求發展敏銳的知覺和感覺,就要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玩耍。

假日學校採用「直接進入情境」的整體學習模式,從爬樹、野炊、玩泥巴、木工創作、烹飪、玩遊戲、捉蟲到建造樹屋,以童年廣場為核心,從「蛋蛋相撲大賽」玩到「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從樹葉偶、竹刀劍玩到「童年高爾夫」。

擁有足夠的混齡玩伴、充裕的時間和安全的開放式遊戲場域,能夠親近土地的田野環境和各種蟲魚鳥獸的孩子,就有機會找回失去的本能,重新擁抱旺盛的生命力、發亮的眼睛和燦爛的笑容!

粘巴達校長創校十四年第一手經驗分享!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454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