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常觀察與想像混合在一起…
展覽到底是什麼?在前一次的藝術主題工作坊中,我們發現對觀展經驗有限的小朋友來說,「展覽」真的是一個好模糊的名詞,更遑論要他們思考什麼是展覽?為什麼要辦展覽?當小朋友懵懵懂懂地進入教室,對於自己在這5天要做些什麼還一頭霧水時,我們決定先引發他們的興趣!
拼拼貼貼,利用剪貼將展覽主視覺做出來
既然展覽主題是「華山」,我們帶著13位學童走入場域,體驗策展前期研究的「田野調查」。華山是個有故事的場域,因應不同年代的產業需求,產生了不同的建築特色,「新舊融合」也許是過去來到華山的小朋友未曾仔細感受到的。因此我們在第一天的華山園區導覽後,設計了小組任務卡,要小朋友深入地去發現「華山」,有趣的是,這份任務卡不只是從顏色、造型等視覺引導的方式,讓學童整理導覽所吸收的內容,更提高學童的主動性,收集華山正在展出的活動展覽文宣,以及向遊客介紹他們所認識的歷史建物。
華山著名的劈腿樹,也成為小小空間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這場田野調查成了小朋友為華山策展的企劃素材,帶著小朋友們收斂田調內容後,開始冒出不同的想法。過去、現在、如果三組關鍵字,對學童來說好像在形容一個人。咦,是個怎樣的人呢?於是有人說像上班族。上班族似乎是一個很適合華山的人物設定,過去講的是這個上班族的背景,現在則是這個上班族正在做的事,如果華山還可以…不同於大人總是以「未來」作為期待,小朋友更常用「如果」來表達他們心中的想像。展覽主題「你好!華先生」就在大家集思廣益進行人設下而產生。
小朋友有任務就衝勁十足,發現以前不認識的華山
喔!原來展覽可以這麼做
在教案發想的過程中,我們苦思沒有實體展品的展覽應該怎麼引導小朋友去做?因此常常陷入了讓學童動手作展品的框架中。回頭思考我們自己在規劃展覽時,也常常面臨展品在哪裡的窘境。在缺少實體展品時,如何轉化田調與研究資料與觀眾對話,靠的是展示手法的應用。於是,展場空間的搭建所形成的觀眾動線,不再只是方方正正的造型展牆,要觀眾動手操作的圖文說明,都成了怎麼讓參觀展覽變得更好玩的創意思考!
拉起紙膠帶,畫出我們的展場分區
哇!原來茶的氣味在展場裡也可以聞得到!
為了讓學童進一步了解到歷史場域如何作為一個展覽主題、在歷史場域中辦展覽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怎樣把文史透過展示手法形成一個有趣的展覽,在工作坊的第二天,小朋友出發到新芳春茶行參觀「茶香流動」特展。不同於大部分導覽以展件介紹為主,這次的導覽則是帶著學童從「為什麼要這麼做」去思考展示手法對於展覽的重要性。緊接著的空間設計課,拉回展場中,以紙膠帶拉出展覽分區和動線,在堆疊白色紙箱中,更確確實實地感受到空間與身體感的關係。
腦力大激盪,華先生人格設定中
你好!華先生
誰是華先生?小朋友和老師們一起合力拍攝了一支介紹影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我是誰」,於是化身為華先生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出生年、有身高、有個性、有喜歡做的事。三個分區則是應用了許多有趣的展示手法,穿越以紙箱堆疊出的「劈腿樹」過道,觀眾在「過去華山」中可以翻閱不同年代的華山建築特色和背後的故事,學童也利用描圖紙邀請觀眾描繪對於過去華山的印象。「華山進行式」則是由學童在田調過程中所收集的照片集結而成,「如果華山」則是看完華先生的影片後,希望大家一起動腦想想華山的未來式。
展場中發現劈腿樹,穿過它就能一覽無遺華山歷史
在華山建築立面圖上鋪上描圖紙,小小策展人邀請觀眾畫下對於過去華山的印象
小小導覽員介紹華山進行式
搭建展場不分你我,每個小朋友都是最棒的佈展小幫手
主視覺牆製作ING
小小策展人撰寫策展論述中
充滿精力的小朋友最愛佈展的過程,面對展覽成果發表他們也同樣興奮不已。不只是策展人、平面設計師與空間設計師這些展覽不同的角色扮演,更迫不及待做一名小小導覽員與觀眾分享他們的展覽。這次華山也大方釋出檔期,保留了兩天半的公開展出時段,讓每一位小朋友都能親自上場介紹展覽,甚至在觀眾較少的時段,小朋友憂心忡忡地反映「怎麼都沒有人來看展?」便進入園區招攬遊客上樓參觀。除了創意,對於小朋友的積極主動,更是在這次工作坊中透過進一步的導覽課程後,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