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場外?場造?當代策展在花東的實踐樣態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場外?場造?當代策展在花東的實踐樣態

【Spotlight on New Network of Creative Communities in Hualien and Taitung】Off-site? Fielding? Contemporary Curatorial Practices in Hualien and Taitung

在本篇文章裡,我們邀請了四位目前活躍於花東各地的策展工作者。在展覽之外,他們往往具有創作者與行動組織者的身份,內容有高比例的是將地方上的勞動者、研究者、文化工作者、工藝創作、表演者與藝術家日常社交的網絡進一步平台化,逐年吸引其他城市與國家人們參與實踐的方法。這或許與花東策展並無美術館機構典藏系統、藝術學院學術研究與發展資源的不足,以及跨單位、跨局處的複雜資源源頭有關。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的其他專題文章詳見:導言: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上)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下)花東藝文空間,抽樣與現況 (2016-2023)重航海洋的文化行動——造船作為一種方法園區流標了,然後呢?文化中介組織如何救花創? 部落、藝術季、公路,在花東實踐策展所面對的場域,往往...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陳晞(Sid Chen)( 121篇 )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

黃瀞瑩( 3篇 )

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藝術觀點ACT》企劃主編(2019年至今)。長期關注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與相關於原民場域之實踐行動。文章與主編之專題散見於《藝術認證》、《藝術觀點ACT》、《Pulima Link》。曾策展「井底計畫(2):autofree」、「微分影像」、「都蘭印象」(協同策展)、「繪.路」等。

陳思宇(Sih-Yu Chen)( 88篇 )

藝術報導、研究者。主要關注計畫型藝術創作、表演藝術、電影與當代影像,以及其他任何好玩的事。曾任《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藝術很有事》專案企畫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E-mail: sihyu0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