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波士頓美術館「抱殘守缺︰中國八破畫」展覽

波士頓美術館「抱殘守缺︰中國八破畫」展覽

從6月17日至10月19日止,美國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舉辦「…
從6月17日至10月19日止,美國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舉辦「抱殘守缺︰中國八破畫(China’s 8 Brokens:Puzzles of the Treasured Past)」特展,這是全球文博機構首度以「八破」為主題舉辦的專門展覽。擁有大量相關收藏的波士頓美術館,籌畫展出40餘件珍稀文物,其中包括32件的新進藏品,皆為首次呈現於觀眾面前,另外還有來自美國和亞洲等地的私人借展佳作,豐富度足以涵蓋這類特殊題材和罕見風格,呈顯它的創作多元面向。館方主要策展人白鈴安(Nancy Berliner)研究「八破」藝術的時間已超過25年,此特展不僅具體表現策展人學術研究的菁華,更希望藉此能吸引大眾眼光,重新發掘並審視這些曾被世人遺忘的作品類型,再次探尋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社會意義。
圖1 1900年無款〈八破橫披〉,設色紙本,紀念William W. Mellins匿名贈品,攝影©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何謂「八破」
根據鄭逸梅、白鈴安和萬青屴等學者的研究指出,「八破」又名「集破」,而「集」與「吉」同音,富含吉祥寓意。亦可稱為「集錦」、「集珍」、「錦灰堆」、「什錦屏」或「打翻字紙簍」等,是19世紀中期以降、中國藝壇上所出現的一種新興創作題材和表現形式(圖1)。通常在畫面中藝術家以極度寫實的技法,描繪各種表相殘破不堪的文房或物件,例如蠹蟲蛀書的痕跡、破損書頁、已燒焦的畫作、殘損的法帖以及被撕裂的信箋等,企圖表達世間萬物走向壞滅、終將如曇花一現的遺存場景。「八破」中的「八」為虛詞泛稱,本身具有豐富、發達或繁多的隱喻意涵;而「破」字雖然指事物殘壞,卻帶有「否極泰來」、「破碎自珍」或「碎碎平安」的意味。這些說法無不顯示「八破」藝術的創作在中國社會的文化脈絡下,畫意題旨隱藏著濃厚的傳統習俗和生活哲理。
圖2 朱緯(1836~1908之後)1903年作〈宛若游龍〉,設色紙本,紀念William W. Mellins匿名贈品,攝影©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儘管世人初見到「八破」作品時,多會聯想到西方繪畫的錯視畫法(trompe l’oeil)或近代歐美的拼貼樣式(collage),但「八破」這種審美理念和再現模式,卻根植於中國悠久的視覺創作傳統。譬如早在8世紀時,就有畫家把書法和繪畫裝裱於同一屏風上。直到14世紀,文獻亦記載錢選(1235~1303尚在)曾繪製〈錦灰堆〉圖卷,其題識曰:「世間棄物,余所不棄;筆之於圖,消引日月。」而發展至17世紀,復古風潮再度興起,不論文人雅士、富商巨賈或平民百姓,都對金石古董產生興趣。到了19世紀中期,藝術家擺脫常見的山水、人物和花鳥主題,開始探索「八破」這款以看似不經意的隨興態度,卻使用如幻逼真的高度寫實手法,把殘缺破損的遺世存珍聚集起來的藝術,並把繪製的物品散落鋪陳於畫面各處。至此,創作者便從臨摹舊習中蛻變出來,在19世紀末時開啟變通契機,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繪畫風貌(圖2)。
「八破」藝術自從1949年之後,幾乎湮滅消逝,近年來卻因為得到當代藝術家與收藏家的矚目而重獲關注。這也促使專家學者開始再次深入了解「八破」的畫面含義,並探究作品中的視覺謎題,本展即呈現19世紀以來「八破」藝術的創作發展歷程。除了平面繪畫,與展場內與畫作並置的還有描繪「八破」圖像的具裝飾性及功用性之器物,如粉彩瓷盤及鼻煙壺等。另外,展覽還著重比較「八破」和歐美錯視圖樣的視覺性,以及今日中國藝術創作者為復興「八破」傳統審美旨趣而做出的努力。白鈴安如是說道:「許多八破畫透過展現傳統文化的斷章殘篇來哀悼過往,但另有一些也充斥著幽默趣味與隱喻訊息。本次展覽旨在幫助觀者破解這些謎題並獲得啟發。」
圖3 鄭佐宸1950年作〈八破橫披〉,設色紙本,紀念William W. Mellins匿名贈品,攝影©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世紀之交的懷舊與滄桑
承襲著往昔的藝術思想流風,「八破」藝術創作匯聚了繪畫形式、金石博古、寫實技法和通俗商品,並融為一體;自19世紀中晚期至20世紀上半葉之間,以描繪殘破的文化遺存物品為基本特徵,逐漸發展出獨特面貌,於各城市裡崛起,這是中國畫史前所未見的景況。由於其風格迭代更新、畫意多元複雜,在圖像堆疊裡,不但能展示出藝術家的機智銳思,更讓觀賞者在惑人謎障內絞盡腦汁、想要破解其中奧祕。館方即於本展提供幾項針對「八破」的觀看之道,試圖協助世人了解這些作品的創意觀念、社會背景和視覺經驗。首先,就是對福祿祥泰的祈願寓意。鄭佐宸(1891~1956)在〈八破橫披〉(圖3)中描繪各類殘箋碎紙,並精心拼湊成一只如意形狀,包括詩文、金石、壽星和梅花,皆是象徵托喻以祝福親友安康,並期待家傳珍寶永留後代,一如題跋末句所云:「勸君懷寶需珍重,留與兒孫仔細研。」
圖4 陳炳昌1945年作〈喜居陋巷〉(正面),設色絹本,紀念William W. Mellins匿名贈品,攝影©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八破」繪畫裡,另一類自古已有的畫意,則是追憶緬懷往昔歷史。在陳炳昌(1896~1971)的畫作〈喜居陋巷〉(圖4),扇面右方的一張破損書頁出現「抱殘守缺」四字,明確表達畫家珍愛憐惜破碎殘缺的事物。圖像中出現的各類文字書體,以及因水漬、火燻、蟲蛀而破舊的斷簡殘篇等構圖,無不顯示陳氏深厚的畫藝修養和高超的寫生能力。根據館方策展研究指出,陳氏出生於江蘇泰州姜堰的富裕藝文家庭,但先天右手只有兩根指頭,所以字號為「二指」和「應五」,他大方且不諱言其身軀抱有殘疾之憾。之後苦練以左手運筆作畫,專擅「八破」創作與金石博古題材。或許正因其身體不幸殘缺的親歷體驗,讓他對於「八破」有著更深一層的感觸及思緒,以至更加珍視世間的衰損遺存之物,並抱持著關懷憐惜之情。
圖5 劉凌衡1911年作〈八破掛軸〉,水墨紙本,紀念William W. Mellins匿名贈品,攝影©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中國知識分子懷古和緬懷故舊滄桑的審美理念,實與傳統社會文人團體關係密切。尤其到了19世紀,士大夫尊崇古風、追求雅致的生活模式,也蔓延至各個階層之中。在藝術市場裡應酬活動熱絡,讓「八破」創作異軍突起,而畫面中豐富的士紳文化與稽古意象,十足迎合訂製人和接受者彰顯自我深厚學養的欲望。一般而言,在「八破」繪畫裡出現的許多物件,都只是出自文士桌案一角的故紙堆,其間盡是古代丹青、經典法帖,乃至珍玩擺件;而能從中辨識出名品佳作的賞鑑能力,即能證明個人學識的淵博。例如劉凌衡(1870~1949)的〈八破掛軸〉(圖5),作品上方描繪的水墨扇面,正是臨仿自清代畫家王翬(1632~1717)。而作品下方出現的高古青銅、封泥印文和詩句篇章,皆傳遞或指涉文化符號和菁英品味。
圖6 李成仁1938年作〈毀燼殘篇〉四條屏之一,設色紙本,紀念William W. Mellins匿名贈品,攝影©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19世紀的中國,充斥著內部的變動反抗與來自外國的入侵掠奪;到了20世紀鼎革之際,更開啟政經體制離析分崩的連續篇章:1900年紫禁皇城陷落、1911年大清王朝覆滅、1930年代日本軍閥侵略,以及隨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國共內戰。因此一些藝術家也在「八破」繪畫中,暗藏了針砭時事的個人見解。許多「八破」藝術家不選擇批判直言時弊,卻在作品裡借古喻今,藉此抒發一己之感思體悟。在李成仁(活動於民初)的四條畫屏〈毀燼殘篇〉(圖6) 中,他便以描繪殘破文書和損毀紙頁來反映當時國家慘狀與困蹇際遇。而這幾幅作品的創作時間,正是緊鄰在南京大屠殺之後。藝術家對歷史場景的借喻挪用,似乎暗示著當前社會民眾,墜入生靈塗炭的淒慘狀態。
圖7 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期無款〈會仙友〉,絲織品,紀念William W. Mellins匿名贈品,攝影©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從裝飾文物到當代創作
展覽除了展出繪畫作品,策展團隊也陳列幾件與「八破」設計相關的裝飾文物,突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之間「八破」曾經流行於大眾文化的盛況,譬如丁二仲(1865~1935)的〈內畫鼻煙壺〉。丁氏以微毫畫筆從壺口伸入,在壺壁內部細膩地描繪「八破」圖像,傳達出過人的精湛畫藝。他不僅擅長繪畫,亦專攻書法、印章、竹雕和硯刻,其在工藝創作上的多能天賦,使之足以靈活運用各種技巧而統合為一,得以在小巧玲瓏的鼻煙壺上完善地呈現出微形「八破」圖畫。另一件波士頓館藏的稀有織繡〈會仙友〉(圖7),創作匠師則是巧奪天工地在絲織品上,模擬仿造古代碑帖拓片的形象與視覺效果。其精細逼真的高超技術,莫不令觀者產生錯覺幻象。
1980年代以前,「八破」藝術一度歸於沉寂,但近年來許多藝術家又開始對這門傳統技藝產生興趣,並發揚復興。例如耿學知(1973年生)便是當今新一代創作「八破」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玉兔迎春〉以今日報紙、幼兒畫刊以及1950年代的童書封面為題材,畫中一幅童畫風格的兔子圖案,是耿氏取材、臨摹自女兒畫作,這些新構思和新材料都為「八破」藝術的內容,提供另一種現代詮釋。此外,版畫家王超(1974年生)的〈錦灰堆八破圖〉,則突破「八破」圖畫的手繪傳統,延伸至木版印刷領域。最後還有陳丹青(1953年生)〈唐太宗和王原祁〉,這是他系列油畫作品之一,其中以個人收藏的中西藝術書本為對象,採用極度寫實手法來描繪聚集攤開的冊籍內容,可說是與「八破」的創作概念彼此呼應。
圖8 1885至1900年間無款〈斷簡殘篇〉,設色紙本,紀念William W. Mellins匿名贈品,攝影©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萬青屴《並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裡,曾專門討論「八破」作為結語篇章,並強調這可以說是包含19世紀中國新興都市社會的時代藝文特徵(圖8)。經由波士頓美術館史上首度以「八破」為主題的特別展,觀眾不但能回顧了解這門技藝發展和文化背景,更可認識當前藝術家如何承襲接續與重新演繹傳統。誠如策展人白鈴安所指出,「本回展覽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契機,也非常令人興奮。我們可以由此發掘、觀察八破畫,並將這種在歷史上格外有現代面貌的藝術類型,重新放歸於公共視野;它之前從未被記述過並幾乎被遺忘,但看到新一輩藝術家致力用當代闡釋去重新復興它,也實在讓人歡欣鼓舞。」
抱殘守缺︰中國八破畫
地點: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展期:即日起~10/19
林逸欣( 7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