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導言:故宮改隸?改名?改組?

導言:故宮改隸?改名?改組?

去歲(2020)11月底,因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法,原本隸屬行政院二級機關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出有可能降級三級機關改隸文化部。多家媒體競相報導,由原先的降級「改隸」,涉及到「改名」,故宮內部處室編制的「改組」亦隨之浮上檯面。

去歲(2020)11月底,因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法,原本隸屬行政院二級機關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出有可能降級三級機關改隸文化部。多家媒體競相報導,由原先的降級「改隸」,涉及到「改名」,故宮內部處室編制的「改組」亦隨之浮上檯面。經媒體操作、延燒最久的「改名」,經文化部、故宮、行政院多次澄清否認,但掀起最大爭論聲量;再者是受到關注的重要核心「改隸」,研究單位的合併「改組」則多在專業學術圈內引起廣泛討論。梳理媒體事件標題,製造藍綠對立無益於事務討論,歸還文物等過激言論更非對話,搏取眼球之後?製造熱度之後?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1965年於臺北開館以來,經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這35年間只有蔣復璁、秦孝儀兩任院長。故宮院長因閣員性質,每每隨著政黨輪替或內額改組而更動。因其無法迴避地自身歷史脈絡,故宮帶著先天濃厚的政治基因,以致關乎政治意識型態、國族文化認同、體制隸屬層級,故宮從來就勢必成為新聞,也從來不只是新聞。

首次政黨輪替任命的故宮院長杜正勝,是歷任院長中對於故宮體制及體質問題撰述文章最多者。最近一篇長文〈國立故宮博物院談往臆來〉(刊載於《故宮文物月刊》第416期,2017年11月)第一段落「體制上應該脫離行政院部會,恢復藝術文化專業」、第二段落「體質上應該淡化政治使命,回歸藝術本質」談及故宮隸屬與法人化等相關議題,可供思考。

歷任院長內,馮明珠應媒體詢問率先發聲,詳細內容可見於個人臉書。11月27日公開表示從1934年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設置開始,故宮便直屬行政院,在政府重視與支持下,努力闖出了它在國際上的地位。將故宮降級改入文化部,對故宮未來發展的優勢在哪?若未見其利,又何必改呢?12月2日公開表示,「故宮典守的是中華民國文化資產,有其歷史文化傳承意義,應當受到最嚴格的監督,非一部、一人能決定她的發展、割裂她的典藏、任意改變她的組織章程,當她降格文化部屬,組織章程便操之在文化部,一如今日故宮吳院長以材質分類便決定將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合為一處,完全忽視這兩處在專業學術上屬不同類門。」陳其南受媒體訪問表示,故宮不論隸屬於行政院或其他部會,都可能遭政治意識型態左右,可能的解方是隸屬總統府,提高位階和獨立性。此外,前副院長林柏亭亦表示故宮降級,會留不住人才。此外,諸多文化人士亦有所發聲。

不同於以往的故宮改制議論,這是第一次民進黨政府完全執政,如何去處理和面對在中華民國臺灣的臺北故宮的歷史問題,身為文化政治力的展現,文化機構等館博界不應該淪為政治籌碼,最佳的永續思考是什麼?而在面對這個正在發生的歷史此刻,所謂的超越意識形態、跳脫藍綠黨派、大家相信的專業又在哪裡?本特輯邀集熟悉故宮事務的退休人員、具國際視野的藝術史學者、從故宮離開的基層研究人員、關心文化專注於台灣美術的新世代們各述己見,在在引人思辨。眾聲並不喧嘩,此刻不宜緘默。於本刊截稿前夕,故宮改制之議尚未定案。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藍玉琦( 24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