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董其昌市場名品介紹

董其昌市場名品介紹

代筆好幾人,要董思老出名也 董其昌的作品數量與諸古代書畫大家相比並不算少,但其傳世作品於今在鑑定上有著極大的難…
代筆好幾人,要董思老出名也
董其昌的作品數量與諸古代書畫大家相比並不算少,但其傳世作品於今在鑑定上有著極大的難度,繪畫上的「代筆」是一大問題。對於代筆問題,啟功〈董其昌書畫代筆人考〉、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謝稚柳〈談董其昌的代筆〉已有精闢的討論,董其昌的代筆人計有趙左、沈士充、吳易、吳振、趙洞、葉有年、楊繼鵬、僧常瑩、李流芳、王鑑等十餘位之多。多方證據顯示董其昌書畫名滿天下、供不應求,在當時早已是代筆、贗品滿天飛,程庭鷺《篛菴畫塵》記沈士充代筆一事:「曾見陳眉公手札與『子居老兄』,『送去白紙一幅,潤筆銀三星,煩畫山水大堂,明日即要,不必落款,要董思老出名也。』今贗董充塞宇內,若沈子居、趙文度作,已為上駟矣。」考證天津文物商店所藏的〈倚松閣圖〉,即為沈士充代筆。又,陳繼儒寫給董其昌60歲壽詞言:「揮毫掃素,簇簇如行蠶,閃閃如迅霆飛電,山僧逸民狎得之,而上相巨卿、豪璫貫戚欲乞公,尺吋而不可得,則甚奇。書畫出公手無十一,而借名衣食者,其贗筆往往傳播於輦轂,流通於外夷。殘楳短楮,夠募餅金,當吾世而目見其聲價百倍者,惟公一人而已,則甚奇。」除陳繼儒,友人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亦有記:「玄宰天姿高秀,書畫妙天下,和易近人,不為崖岸。庸夫俗子,皆得至其前。臨池染翰,揮灑移日。最矜慎其畫,貴人巨公,鄭重請乞者,多倩他人應之;或點染已就,僮奴以贗筆相易,亦欣然為題署,都不計也。家多姬侍,各具絹素索畫,稍有倦色,則謠諑繼之。購其真蹟者,得之閨房者為多。」而董其昌自言:「余書畫浪得時名,潤故人枯腸者不少,又得吳子贗筆,借余姓名行於四方。余所至,士大夫輒以所收示余,余心知其偽而不辨,此以待後世子云。」董其昌偽作極多,他自己不僅是知之甚詳且了然於心,面對贗偽也不說破,甚至欣然題署,箇中玄妙自是耐人尋味,待後世看來,已是一筆糊塗混帳。啟功結語:「平心而論:董其昌在書畫一道上,自有他的特識。以功力言,書深、畫淺。所以他的平生作品中,書之非親筆的,別人偽造為多,董氏的責任較輕;畫之非親筆的,代筆為多,董氏的責任較重。」
董其昌書畫最主要見藏於兩岸故宮與上海博物館,清代皇家著錄《石渠寶笈》共收錄有300餘件(計有《初編》書法141幅、畫45幅;《重編》書法48幅、畫12幅;《三編》書法49幅、畫20幅),此中亦有贗本不得不慎,如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台北故宮藏的〈煙江疊嶂圖〉與上海博物館藏〈煙江疊嶂圖〉為雙胞案。過去多年普遍認定台北故宮所藏為真蹟,而後上海博物館鍾銀蘭與北京故宮楊臣彬則持相反看法,楊臣彬於〈董其昌與「松江派」繪畫辨異〉中說明:「『上博本』為真跡,而『石渠本』為臨摹品。但『石渠本』臨摹水準不低,應出自『松江派』高手,若不看題跋,或以為是董氏真跡,因其雲氣畫法未按『上博本』描摹,而採取董氏通常畫雲突出留白的特點,接近董氏畫風。」但不可諱言,若能經皇宮著錄且流散於民間的收藏直如鳳毛麟角,珍同拱璧,若是能獲學界認同,那更是非凡絕品。
董其昌1597年〈婉孌草堂圖〉軸,111.3×36.8公分,1989年紐約佳士得成交價165萬美元。
最早的市場標竿〈婉孌草堂圖〉
私人收藏且見聞於拍賣市場的董其昌名件,最早風潮是為1989年6月紐約佳士得拍出的〈婉孌草堂圖〉,該作以165萬美元成交,引起海內外書畫收藏家及媒體的極度關注,為當時全球第二幅價格最高的中國古代書畫(僅次於同年拍出成交價187萬美元的〈元人秋獵圖卷〉)。此畫作於1597年,該年董其昌奉旨主持江西省秋季考試,在主考結束後回到松江訪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隱所「婉孌草堂」繪成,畫上自題:「婉孌草堂圖。丁酉十月,余自江右還,訪仲醇於昆山讀書臺,寫此為別」,後又復題:「是歲長至日,仲醇攜過齋頭設色,適得營丘煙巒蕭寺圖軸及郭河陽溪山秋霽卷,互相咄咄,讚賞永日。」再題:「以觀李、郭畫,不覆暇設色。米元章云:對唐文皇跡,令人氣奪,良然?」他在松江此地搜得董源〈龍宿郊民〉(今藏於台北故宮)、李成〈煙巒蕭寺〉及郭熙〈溪山秋霽〉(今藏於美國Freer Gallery of Art),此畫原先想加以設色,後因沒有時間且效果不見得好而純以筆墨呈現。此時期的他正熱衷於探索王維風格,此作融董源、王維等樹石形式,轉化了古人風格與實景物象,先後為王鴻緒、安岐、乾隆皇帝收藏,著錄於《平生壯觀》、《墨緣匯觀》、《石渠寶笈三編》,乾隆先後題詩22處,足見喜愛之深。1992年,該畫赴美國堪薩斯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參展「董其昌世紀展」,1999年7月參展台北倦勤齋「清宮珍秘別藏展」,世人方廣知其藏家為台灣蔡辰男,但今已易手,據聞由台北私人珍藏。學者方聞〈董其昌與藝術的復興〉、石守謙〈董其昌《婉孌草堂圖》及其革新畫風〉都曾對此作風格詳述探討。
董其昌1620年作〈書畫小冊〉冊,25.5×13.5公分×8,2007年香港佳士得成交價4848萬7500港元。此為其中二開。
〈書畫小冊〉破千萬,
〈行書李白詩篇〉書法最高價
此後多年,拍賣市場上不時有零星亮點,但皆未能跨越人民幣千萬價位,至2007年香港佳士得董其昌1620年作〈書畫小冊〉八開,引起市場注目,最終以逾預估價近五倍的4848.75萬港元成交價拍出,刷新董其昌書畫作品的拍賣紀錄,藏家為林百里。此八開畫作於明萬曆庚申年,二開題「玄宰庚申夏日寫此八景」、「玄宰仿黃鶴山樵」,其餘皆僅題「玄宰」;對開以行書自題五言詩,落款「其昌」、鈐印「董其昌」。董氏在宋鏡面箋上擬董源、黃公望、倪瓚、王蒙、米家雲山等,筆墨古雅,氣格高逸,自成面貌,書畫合璧,益顯其美。高士奇在其跋中力贊曰:「思翁書畫十六幅,天真爛然如入柟檀林,寸寸皆香也,宋鏡面箋上作畫,筆墨蕭爽,今日已為琬琰,不可與思翁尋常翰墨觀。」此作經高士奇、安岐收藏,後入清內府,著錄於《江邨書畫目》、《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乾隆帝不僅多次賞鑑,在每開畫裱邊上親題詩句以為呼應,更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秋月親臨一過,足見其喜愛程度。時隔五年,2012年於香港佳士得拍出的董其昌〈行書李白詩篇〉卷,集李白〈五松山送殷淑〉、〈送崔氏昆季之金陵〉、〈遊太山〉、〈答湖州迦葉司馬〉四首詩作,運筆瘦輕飛動,中鋒圓勁,墨色秀潤華滋,章法布局疏朗勻稱,寬綽曠達。筆墨婉轉,筆畫線條間顧盼呼應,和諧有致。卷末具張文祁跋語。此作入清內府藏,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後經張珩、韓价藩收藏,最終以5778萬港元成交,為董其昌個人書作最高價之作品,藏家為雅虎創辦人楊致遠。但這紀錄保持不到五個月,就由中國嘉德面世的董其昌1627年作〈仿大癡富春大嶺圖〉,以人民幣3800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人民幣6267.5萬元,再次創下畫家個人價位新紀錄。此作為董其昌鑑藏與藝術歷程的重要畫作,深具學術價值。
董其昌〈行書李白詩篇〉卷,27.5×235公分,2012年香港佳士得成交價5778萬港元。
書畫師古人〈仿大癡富春大嶺圖〉,
〈臨淳化閣帖〉
董其昌書畫風格與他鑑藏歷代諸家名作息息相關。在他師古人的對象中,元四家中最為推崇黃公望,並認為其生平傑作當為〈富春山居圖〉卷。董其昌在1596年得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跋:「大癡畫卷……唯此卷規摹董巨,天真爛漫,復極精能,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是子久生平最得意筆……藏之畫禪室中,與摩詰雪江共相映發。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興奮讚佩之情溢於言表;30年後,他又收得沈周背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董其昌在收得此二卷後,於1627年作〈仿大癡富春大嶺圖〉卷,其所仿者即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全圖構景除江流映帶,山勢平緩處與黃公望約略相似外,山容樹態,丘壑體貌,則盡出己意;雖同用披麻皴,卻一變黃公望的長皴勁斫而為細筆短皴,蒼蒼莽莽,氣韻淳厚。董氏並參用了黃公望〈天池石壁圖〉等作之敷彩用色,赭色上略罩石綠,更以螺青汁綠點染,生發出一片蔥翠鬱茂氣象。卷末陳繼儒題:「董宗伯南都歸,如此長卷,又設色,無一不類黃子久。此鳳毛麟角也,珍藏之。」此卷入清後曾為內府所藏,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晚清時流出宮外,輾轉於王孝禹、顏世清、周叔廉、吳普心之手。董其昌在繪畫上強調師古人,書法則是在累積數十年心得有感:「學書不從臨古人,必墮惡道」,其自17歲(1571)學書到82歲(1636)臨終前,從未間斷過臨古,投注極深,「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書家妙在能和,神在能離」,在臨寫過程中與古人神契,並展現書家自身的藝術本質,董其昌一生對〈淳化閣帖〉投入深厚心力,臨本散見各時期,但大都為節臨數帖,2014年中國嘉德上拍之董其昌1624至1625年作〈臨淳化閣帖〉冊頁,共十冊258開為難得完整的學書歷程見證,最終拍得成交價人民幣1955萬元。明天啟初,董其昌奉詔至江南訪求遺書,在陳繼儒家見宋初原拓〈淳化閣帖〉祖本,嘆賞之餘,借歸臨摹,越二年,至天啟五年(1625)12月15日次第臨畢。當他借陳繼儒藏本時,先前已是臨寫多回,從心所欲了;此作寫於宣德佳紙,筆墨應手,精神飽滿,得意於形貌外,是臨帖亦是創作,既適性且抒情。此帖書成,陳繼儒激賞以閣帖祖本易之,後在順治十八年(1661)董其昌門人王鑑見而題之,嘆為「結構遒美,有龍翔鳳舉之勢。」嘉慶、道光時此帖藏於齊彥槐、徐渭仁、于騰等之手,清末為吳永所得,稱:「得此神物,雖萬鐘之享,詎能易此樂哉!」民初此十帖歸藏於周湘雲及吳普心。
董其昌〈疏林茅屋圖〉卷,26.3×146公分,2015年中國嘉德成交價人民幣6900萬元。
董其昌1624~1625年作〈臨淳化閣帖〉冊頁,25.2×25.7公分×258,2014年中國嘉德成交價人民幣1955萬元。此為其中二開。
價位新紀錄〈疏林茅屋圖〉
2015年,甫落幕的中國嘉德秋拍創下了董其昌書畫新價位。董其昌作〈疏林茅屋圖〉卷,以淡墨鉤稿,再以漸深墨色反覆鉤摹,疏秀的林木,輕勾淡皴映帶迂迴的崗巒,水波不興的平江淺嶼,岡巒連綿,清江寂然,疏密相間,虛實相生,山石凹凸相背分明,勁峭中饒富清逸之趣,坡石遠山,折帶、披麻皴並用,樹木枝葉或紛披或濃郁或簡淡,筆墨變化豐富,未落年款,但從筆墨書法看,應是董其昌盛年畫藝大成後得意之作。用紙極佳,光潔細膩而發墨,故能得心應手超常發揮。該作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於中國嘉德1998年成交價人民幣63萬8000元,北京翰海2005年成交價人民幣995萬5000元,2015年再度現身以成交價人民幣6900萬元創下董其昌書畫價位新紀錄。
本朝第一,爭購寶之
明末朱謀垔編著《畫史會要》,集明代畫家數百人予以紀錄,評價董其昌是「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具足,而出以儒雅之筆,風流蘊藉,宜為一代宗,即或者推為本朝第一,非過評也。」
「本朝第一」、「一代宗師」的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諡文敏,集書畫家、鑑賞家、收藏家、理論家於一身,建立山水畫「南北宗」論權威,將文人畫推至極峰,成為正統之所在;其在當時已是聲名赫赫,卓然鶴立於文苑藝壇,影響更及後世,自明天啟崇禎到清順治康熙,這整整一百年期間,中國繪畫史受到董其昌的理論影響,進入筆墨藝術深化的時代,堪稱為「董其昌世紀」。無論是同時代的陳繼儒、趙左、沈士充、程嘉燧、李流芳、惲香山等無不受其影響,清初「四王」更是亦步亦趨,成為最忠實的「正統派」後學,甚或獨具創意的畫家八大山人、髡殘、梅清、石濤、龔賢等都或多或少受其言論影響,到了民初仍有吳湖帆等推崇者,吳湖帆的外祖父沈樹鏞富收藏,尤傾心董其昌,齋號名為「寶董閣」並倩印,且將諸多收藏傳給吳湖帆,祖孫二代皆「寶董」。董其昌為中國書畫史上不可迴避的關鍵人物,不論就學術或收藏面向,俱成為重要標的。
董氏書畫享盛名,書作上多署款董其昌、其昌;畫作上多署款董玄宰、玄宰,真蹟所用紙絹多精良,雖歷四、五百年,仍多潔淨少破損。其書法繼趙孟頫嫵媚圓熟的「松雪體」稱雄書壇數百年後,以生秀淡雅、飄逸空靈的風格,獨闢蹊徑,領一時風騷,書名遍中外,曾於72歲時言:「今七十二人矣,未知一生紙費幾何,筆退幾何!在禮部時,高麗進貢使者,詢知余坐堂上,便謂異事,想事跡亦傳流彼中。又同年夏子陽黃門使琉球歸,追請余書,以應琉球使人。」其書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劄,流布人間,爭購寶之。」至清時,康熙愛之,讚曰:「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楮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在帝王的提倡下,董書雄踞天下。傳世書作為楷、行、草三體,數量最多者為行書,次為楷書並以小楷居多,草書則少見。繪畫則獨擅山水,少習黃公望,復而宗法董源、巨然,融合宋元諸家之長,行以己意,在臨古基礎上,將前人的樹石雲水物象,依主觀構思加以形式化、綜合布置而成,《明史》盛讚:「非人力所及也。」畫作極少點景人物,呈現兩種風貌,常見為水墨或兼用淺絳法,另一為青綠設色或間以沒骨法則少見,終其一生幾乎未見其對實景的忠實描寫。
董其昌1627年作〈仿黃公望富春大嶺圖〉卷,28.5×297公分,2012年中國嘉德成交價人民幣6267萬5000元。
藍玉琦( 25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