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做為香港巴塞爾的補充

做為香港巴塞爾的補充

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尚未展開貴賓預展的3月13號上午,距離其會場不到兩公里的中環碼頭邊海濱空地,佔地1萬平方米的…
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尚未展開貴賓預展的3月13號上午,距離其會場不到兩公里的中環碼頭邊海濱空地,佔地1萬平方米的顯目白色帳篷中,一個全新的藝博會正熱鬧地展開。創辦團隊曾於2007年設立「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而後由舉辦巴塞爾藝術展的MCH集團在2011年收購了Art HK的股權。被問到為何決定在今年創辦新的博覽會,Art Central的展覽聯合總監班哈特(Eve Share Banghart)認為,「香港巴塞爾已經鞏固了香港做為亞洲藝術中心的位置,現在,這座城市準備好了迎接一個世界級的衛星博覽會;而做為巴塞爾的補充,Art Central也可以為在藝術週期間內來到香港的藝術人士提供另一個參觀的據點,凝聚更強大的藝術氛圍。」
首屆Art Central。(攝影/林怡秀)
為了塑造出自我的特色,Art Central不選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也非落腳於五星級飯店,而是效法如首屆「紐約弗里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 New York)在羅德島(Rhode Island)搭建了造型優美的帳篷做為展會空間,選擇在海濱空間從零開始,建造起一個巨大的臨時帳篷;而Frieze大會期間號召紐約當地美食餐廳進駐,讓參觀者的視覺和味蕾皆獲得滿足之做法,也被Art Central仿效,既可在街頭美食區享受輕食快餐,於場內開設期間限定的餐廳,其菜單則由得獎英籍名廚,同時也是《金融時報週末雜誌》(FT Weekend Magazine)美食作家羅利雷(Rowley Leigh)設計。創辦團隊對於細節的關注,以及富有吸引力的空間與環境,共同形成了Art Central特有的參觀氛圍,這些對於許多畫廊來說皆是值得考慮參展的要素。
台灣參展畫廊科元藝術中心帶來陳幸婉的紀念個展。(攝影/高子衿)
本次參與的畫廊數目共77間,大約是香港巴塞爾的1/3,分別來自21個國家/地區,展出逾400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有30間畫廊是首度來港展出。對此,班哈特補充說明,「這些畫廊在他們的家鄉已享負盛名,Art Central正是讓大家發掘驚喜的平台。」展區分為「Central」(藝壇萬象)及「Rise」(新晉菁英)兩大區域,前者展示老牌藝廊的作品,後者則為新興藝廊的推介。展品價格平均介於1,000美元至100萬美元之間,當中又以中價位至親民價位的選擇最多。
Art Central場內一景。(攝影/林怡秀)
回應近幾年中國當代水墨畫的備受關注,本屆Art Central亦特別規畫為焦點展品之一,例如世界畫廊(Galerie du Monde)便推出新生代藝術家李皓的作品,其脫離了傳統水墨的侷限而有所創新,但同時又體現了紮實功底的底蘊;而參展的兩家台灣畫廊之一科元藝術中心(另一家則是藍騎士藝術空間)則帶來陳幸婉的抽象水墨,每年3月,科元藝術中心總是將檔期規畫為陳幸婉的個展,藉以紀念這位早逝的女性藝術家。去年在台中港區藝術中心舉辦的十週年紀念展,寬敞的場域呈現出藝術家介於抽象表現與自動性技法之間的磅礡墨勢,今年3月正值於Art Central展出,藉由一步步地向外推展,科元創辦人陳秀分希望能因此有更多人認識陳幸婉的作品。會展期間,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也特別於Art Central現場主持了一場座談會,邀請四位分別來自北京、上海、香港與澳門的水墨畫藝術家,進行對於「新水墨世代」的討論:例如傳統水墨畫對年輕藝術家的意義,或是如何在後現代的背景下改變、擴大及重建水墨傳統?
藝術家張爽特別為了首屆Art Central創作一件以人工縫製的大型裝置,做為場內與更多觀眾交流之作。(攝影/林怡秀)
首屆Art Central一共吸引了3萬名的收藏家、藝術愛好者與公眾前來參觀,高達香港巴塞爾的一半人數,而吉隆坡畫廊Richard Koh Fine Art則表示作品幾乎售罄,多數參展畫廊也對具有豐富經驗的創辦團隊,給予了正面的評價。故而,雖然Art Central的規模遠不及香港巴塞爾,但其後續的發展仍值得關注。身為Art Central藝博會諮詢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同時也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負責人,李安姿(Angela Li)認為「香港藝術博覽會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而在巴塞爾與眾多小型藝博會之間,缺乏銜接的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巧是可以推動藝術市場不斷更新的中堅力量,這一部分所展出的,應該是兼具高水準且價格不一定高昂的作品。」新興的藝博會正在亞洲悄然發展,如何找到自己的固定觀眾群,避免展覽的趨同性,或是成為香港巴塞爾的替代角色,則可能是下一次Art Central舉辦所需思考的方向。
高子衿( 9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