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彼岸

彼岸

李姿玲│夜雨 現場裝置、複合媒材 尺寸依空間而定 2015 策展人提供 面對展示理念結構或戰鬥策略的強勢策展,…
李姿玲│夜雨 現場裝置、複合媒材 尺寸依空間而定 2015 策展人提供
面對展示理念結構或戰鬥策略的強勢策展,總有種囫圇難嚥的壓力,這也許是面對陳湘汶策展所體現的感性敘事,對於一個長期觀展者來說好似終於能鬆軟的墜入場景、視覺、閒暇的面對甚至有點久違的藝術本身。幽暗浪花襲來的垂直疊層,卻出現一緩慢平移的突起物,漣漪般的挑逗日常的視界,相較於無垠的海平面,這浪花更像潭載滿欲望的湖水,煽著撫摸視覺之念;夜晚的雨夜,發光的藍雨恆常的下,直到它們變成細柱狀可以撩撥為止;白光之下是負片的視線,所有的色彩必須以相反的邏輯才始得閱讀;泡沫幻影中的信件獨白,是無處是家的迴圈宣言。
郭嘉羚│海動作(局部) 單頻道錄像裝置、彩色無聲 螢幕尺寸依空間而定、影像長度:33”41″ 2014 策展人提供
陳湘汶於福利社所策展的「彼岸」,小說換幕般串連出郭嘉羚、李姿玲、黃珮如、高雅婷的作品,展覽引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回應了藝術家面對創作的凝視狀態,是什麼讓藝術家停駐於迴圈和始終在企及的未盡裡?陳湘汶解釋「那個凝視是一種相信意志的信仰,一個漫長的過程,無法確認終點的朦朧,卻持續的凝視、企盼下去的狀態。」創造的敘事使其策展成為一種再創造的再現,這樣的創造並非是一種策展理念的打包,而是以策展的創造本身和藝術品的創造折射,其中也製造出關於策展人對於視覺、美術史的品味,這些小小的閱讀肌理,在此請放寬心的被藝術擄獲。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